捐款抵稅資訊統整看過來!您知道捐贈抵稅嗎?捐錢抵稅該怎麼做?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將為您詳解捐款抵稅額度、捐款抵稅試算、捐款抵稅步驟、捐款抵稅注意事項,最後把值得信賴的捐款機構推薦給您,將捐款抵稅付諸行動。

目錄


一、捐款抵稅須知|原來做愛心之餘還可以合法節稅!

二、扣抵並非無上限!捐款抵稅額度及條件一次看

三、捐款抵稅試算很 Easy,手把手教學看這裡

四、捐款抵稅步驟 1+3!成功抵稅超輕鬆

五、更多捐款抵稅注意事項補充,完善您的捐款抵稅知識庫

六、捐款機構推薦 ▶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邀您一同關懷顱顏患者

 

一、捐款抵稅須知|原來做愛心之餘還可以合法節稅!


大家都知道捐款可以充分發揮愛心,幫助有需要的弱勢團體,小小的付出讓心情更好。但您知道捐款其實也是一種合法節稅的重要方式嗎?常常聽到的「捐錢抵稅」究竟為何?可以扣抵哪些稅額?以上問題交由羅慧夫基金會為您解答

(一)先來認識捐款抵稅是什麼


首先,捐款抵稅其實就是經由「捐款」這個途徑「扣抵」部分「稅金」。儘管繳稅與捐款都是將錢交出去,以個人觀點來看,相較於必須強制繳交的稅金,用善款的形式捐助慈善團體是出於自我意願累積功德。並且能夠透過該組織的財務報告,更清楚辛苦賺來的錢被用於哪些地方,以行動支持原本有在關切的議題;從企業角度而言,捐款不僅做了美事、回饋社會,順道提升公司正面形象。


無論是哪種思維,最終皆能達成「越來越多人與企業參與公益行動」的目的,同時是捐款抵稅實施的初衷。

(二)稅務結構:詳解捐款抵稅抵什麼稅


至於捐款抵稅抵的是哪部分的稅額呢?「捐款抵稅抵的是綜合所得稅*」,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綜所稅。

 

綜所稅(綜合所得稅)→ 國家針對國民的綜合所得收入來課稅,實際繳納金額還會根據民眾生活所需開支依法減免。採「落後申請制」,表示申報的年度要看的是上一個年度的收入,像是民國 113 年時的申報應以民國 112 年的所得計算。

捐款抵稅抵什麼稅?
捐贈扣抵所得稅的原則需要從基本的稅務結構看起:

分類

適用情況

補充說明

一般扣除額

(需擇一計算)

標準

單身者申報:131,000 元 不用特別檢附相關文件或者證明
配偶合併申報:262,000 元

列舉

  • 🌟捐贈🌟
  • 災害損失
  • 人身保險費
  • 罷免案支出
  • 房屋租金支出
  • 購屋借款利息
  • 醫藥及生育費
  • 公職人員競選經費
  • 總統副總統競選經費
需要檢附有效證明、收據

特別扣除額

  • 儲蓄投資
  • 身心障礙
  • 幼兒學前
  • 教育學費
  • 長期照顧
  • 財產交易損失
此項為額外自由申報,可與一般扣除額並行
參考自《我的 E 政府》、《國稅節稅手冊》,額度可能跟隨年度調整。

從上方表格可以得知「捐款」被歸類在二擇一的列舉扣除額,也就是說只要經過估算,您捐款之後可減免的稅金如果比標準扣除額更多,那就應該以列舉扣除額申報才算是聰明節稅!

 

二、扣抵並非無上限!捐款抵稅額度及條件一次看


雖然有折抵措施,捐款抵稅當然不是萬能,將您應該上繳的稅金全數扣光光,視捐款人是誰、要捐款的對象不同,個別的捐款抵稅上限也會有所差異。

(一)誰捐款 ▶「個人 vs 企業」捐贈抵稅額度上限不一樣


捐款人主體可以分為是經由個人名義或者是企業代表,個人及公司捐款抵稅的說明如下:

🌟【個人捐款抵稅】

→ 以個人名義捐款,上限為個人綜合所得總額的 20%。

e.g. 若個人上一年度的綜合所得為 200 萬元,能夠申辦捐款抵稅的上限即為 40 萬元。

🌟【企業捐款抵稅】

→ 以民間公司名義捐款,企業捐款抵稅上限為營利所得的 10%。

e.g. 若企業上一年度的營收為 1,000 萬元,能夠申辦捐款抵稅的上限即為 100 萬元。

(二)捐給誰 ▶「捐贈 vs 贈與」捐錢抵稅適用限制要留心


除了是誰捐款這個變動因素,受贈單位、後續捐獻的項目(金錢、物資、對象)也會對於可扣抵的額度比例有影響。

捐贈對象

可抵稅額度

  • 政府指定特定運動員
  • 教育、文化、公益信託、慈善機構
  • 對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的捐贈(《政治獻金法》)
以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 20% 為限
以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 50% 為限
  • 勞軍、政府國防
  • 土地捐贈給政府
  • 對公立學校的捐款
  • 政府未指定特定運動員
  • 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對未指定私立學校的捐款
  • 古蹟維護、文物捐贈(《博物館法》、《文化資產保存法》)
可扣抵總額不受金額限制

另一方面,有些屬於「贈與」的捐贈行為則會直接排除在公益捐款抵稅之項目裡。

例如國際間的局勢動盪不安,近幾年大型的天災、戰爭時有所聞,倘若希望跨國援助,這時請務必注意善款要捐到「台灣政府成立的賬災專戶」,或者「已經核可立案之慈善團體所設立的捐款專戶」才能夠取得捐款抵稅的資格;如果不小心將捐款「直接轉入當地政府的賑災專戶」或者捐給「沒有經過台灣立案的公益組織所創建的帳戶」,這些都是個人贈與,有些情況還會被額外課徵贈與稅喔!

除此之外,親自到寺廟投香油錢、把零錢投入超商零錢箱等做法,沒有佐證文件同樣無法實現捐款抵稅;其次,購買義賣商品、聯名公益產品以示鼓勵;安太歲、點光明燈、參加法會等法事費用;加入慈善團體所繳納的年費、入會費等,因具有等價交換的意涵,不符合無償捐助,因此也不能認列為捐款抵稅的項目。

綜上所述,希望藉由向財團與社團法人捐款抵稅、回饋國家與學校獲得捐款抵稅福利的民眾,無論是在捐贈對象與實行方面都要睜大雙眼,以免失去原有的權益!

事不宜遲,現在就點擊下方捐款,及時享有納稅優惠

三、捐款抵稅試算很 Easy,手把手教學看這裡


論及納稅,沒有實際的公式與數值可能有些抽象,下方我們會簡單說明與綜所稅密切相關的計算方法,讓您對於該負擔的稅金有個初步概念。

(一)捐款抵稅計算 2 關鍵公式必定要牢記

 
捐款抵稅計算公式!

🌟【捐款抵稅公式 1】

綜合所得總額*免稅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綜合所得淨額

  • 綜合所得總額 →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受扶養親屬應一併申報上一年度總收入,部分政府的津貼補助可不計入。

*計算出的金額應從「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24 年為 218,000 元)」或「必要費用(和提供的勞務內容有直接相關的支出,包含服裝、進修、設備)」擇一扣除,剩下餘額才是綜合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納稅與否的門檻,並在相同所得總額的條件下,根據需扶養親屬的多寡再調整。

*2024 年未滿 70 歲的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受扶養親屬為每人 97,000 元;已滿 70 歲的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受扶養之直系尊親屬每人 145,500 元。

  • 基本生活費差額 → 納稅者在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範圍內不課稅,以落實憲法所保障之生存權,亦會隨著受扶養親屬的人數變化。

*2024 年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調高為 202,000 元,數據更新之後的公式計算如下:

📍「基本生活費總額=202,000 ×(納稅義務人+配偶+受扶養親屬人數)」

📍「基本生活費差額=基本生活費總額-免稅額-一般扣除額-特別扣除額(不含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

計算出的基本生活費差額若為負數就毋須納入公式當中。

🌟【捐款抵稅公式 2】

>綜合所得淨額 x 稅率級距 – 累進差額* = 應納稅額

從自己的綜合所得淨額區間,找出相對應的適用稅率。當所得淨額越高、採用的稅率越高,應上繳的稅額也越多。

  • 累進差額 → 自累進稅率衍生,累進稅率白話來說就是賺越多的人繳越多稅賺比較少的人就可以少支付一些稅金。由於其中公式邏輯有些複雜,為了便於計算,民眾只需找到自己適用的稅率級距相乘,再扣除稅率級距之間的價差,也就是減去「累進差額」即可得出自己該繳多少綜所稅。

2024 年所得淨額範圍

稅率級距

累進差額

NT$ 0-NT$ 590,000 5% NT$ 0
NT$ 590,001-NT$ 1,330,000 12% NT$ 41,300
NT$ 1,330,001-NT$ 2,660,000 20% NT$ 147,700
NT$ 2,660,001-NT$ 4,980,000 30% NT$ 413,700
NT$ 4,980,001 以上 40% NT$ 911,700

 

(二)小額捐款抵稅試算範例


此處稍微實戰演練一下,假設單身的 A 某綜合所得淨額為 200 萬元。

🌟【捐款前計算】

2,000,000 x 20%-147,700=252,300

→ 原先應繳納 252,300 元的稅金

🌟【捐款後計算】

A 某上一年度捐助羅慧夫基金會 150,000 元

2,000,000-[150,000-131,000](從一般扣除額轉為列舉扣除額間的差額)=1,981,000

1,981,000 x 20%-147,700=248,500

→ 捐款後繳納 248,500 元的稅金,前後差了 3,800 元

 

經歷上述計算,發覺捐款抵稅真的有讓稅金變少!不過總覺得自行找出答案好像有點困難?政府亦提供了試算網站可進行計算,大家毋須獨自傷透腦筋。

四、捐款抵稅步驟 1+3 !成功抵稅超輕鬆


既然想要合規取得稅率優惠,程序會不會很刁鑽難處理?事實上申辦捐款抵稅說不定比您想像中的還容易!遵照捐款抵稅步驟 1+3,您也可以輕鬆進行。

捐款抵稅 1+3 步驟很簡單

捐款抵稅申報 Step 0:確認名單


捐款之前,應率先評估欲捐款的文化、公益、教育、慈善機構或團體組織是否符合《民法總則》中所描述的公益社團、財團,或根據其他關係法令,已向主管機關登記與立案者。如果並非合法立案,當然也就沒辦法享有捐款抵稅的福利。

捐款抵稅申報 Step 1:文件準備


正式開始跑流程之前,不妨先了解捐款抵稅要備妥哪些文件: 

  • 捐款收據證明:由公益機構開立,且收據上方應有足夠的資訊可辨認捐款行為,此為稅捐機關核實的依據,應涵蓋的項目下面將進一步說明。
  • 身分證明資料:個人的話出示如護照、身分證即可;如果捐款主體是企業,則應提供如工商註冊證、稅務登記證等文件。
  • 所得稅申報表:先行填寫相應的資料申報,依照身分選擇個人所得稅申報表、企業所得稅申報表。

捐款抵稅申報 Step 2:索取收據


捐款收據是抵稅申請成功與否的關鍵文件其一,不管手寫抑或是電子檔,一般合格的捐款收據會明確列出 5 大要素: 

  • 捐款抬頭」有捐贈者姓名+身分證字號/企業名稱+統一編號
  • 當次捐款金額
  • 受贈單位的立案日期、字號
  • 受贈單位的名稱、地址、印鑑、統一編號、負責人/代表人姓名
  • 收據流水號、開立日期

現階段以環保與作業程序優化為考量,慈善團體只需使用「捐贈扣除額單據電子化作業」系統,就可於報稅季之前直接將統整好的捐款名單上傳、降低紙本與人力資源浪費;一旦資訊自動代入,捐款人也不用再花心思蒐集一堆捐款的紙本收據,同時減少申報上的麻煩。

惟須留意電子化的執行尚未普及到公司行號的捐款,所以申辦時,企業依舊應該留存好紙本的捐款收據,並於抵稅時附上;且不是所有的公益組織都已加入這套系統,建議捐款前先行瀏覽官網或是直接致電給相關機構詢問。

捐款抵稅申報 Step 3:申報辦理


上述的文件應妥善保管,並依個人需求選擇線上或者線下申請。 

  • 網路申報:點擊「捐贈類別扣除額申報」,站內有相當詳細的解說示範與影音教學,依指示完成資料填寫、上傳即可。
  • 臨櫃辦理:直接攜帶相關文件到稅務局的承辦櫃檯申辦即可。
捐款抵稅仍需從捐款開始!邀您一同支持羅慧夫的慈善行動

五、更多捐款抵稅注意事項補充,完善您的捐款抵稅知識庫

 

(一)捐款抵稅收據遺失損毀怎麼辦?


請求該慈善團體補發即可,只要補發收據上方的內容有註明與正本相符,且包括合格捐款收據該有的資訊,一樣具有同等效力,不用太過擔心。

(二)捐款抵稅申請與扣抵時間為何?


受贈的公益團體大約會在 2 月份上傳資料至系統;而捐款人申請捐款抵稅的時段與報稅季節相同,會落在 5 月份,報稅時能夠一併處理。至於抵稅扣抵的時間,前面我們曾提及綜所稅是落後申請制,代表今年申報的捐款抵稅應為去年 1-12 月的數值,因此想要來得及在明年申報,那麼收據開立要是今年 1-12 月份的才有可能囉!

(三)捐款抵稅對象應該小心查證!


如同前述我們所說,捐贈的機構有無經合法認證、註冊,是能否申請捐款抵稅的基本守則,有了合法性,捐出去的愛心也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後續能夠被好好善用。就算是以「寺廟」為捐贈對象,同樣要留意其有無依法辦理成為財團法人,或者根據關係法令向主管機關完成寺廟登記才算數喔! 

大多數的慈善團體為增添公信力,經常在組織介紹的地方直接標明經政府核准的立案字號,如有疑問,藉由該字號進行二度查證也是個理想的方法。

(四)捐款名義非本人也能夠抵稅!


即使透過舉凡雙親、配偶、孩童等扶養親屬他人名義捐款,如有扶養事實、符合基礎的報稅與捐贈規範並合併申報綜所稅,仍舊適用捐款抵稅的規則,但額度上限依然會受到個人綜合所得總額 20% 的限制,不會隨著人數變多而累加。

六、捐款機構推薦 ▶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邀您一同關懷顱顏患者


期望享受捐款抵稅的好處,前提當然還是要從捐款起步。值得信賴的捐款組織推薦您交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進行最妥善的運用。

🌟【羅慧夫基金會收據開立方式】

  • 立即捐款頁面「收據資料」區塊的「是否需要捐款收據」選擇「是,可抵扣稅額」,並填寫相關資料。
  • 提供匯款人姓名電話匯款後五碼、轉帳或交易明細單收據開立相關資料,可透過 LINE、電話(02-2719-0408 分機 242.232.227)、傳真(02-2719-6388)、郵寄(10574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 54 號 7 樓 708 室財務組)、電子信箱(ncf@nncf.org)。

即可收到正式的收據證明申辦捐款抵稅!

 

羅慧夫以促使顱顏醫療品質提升,並促進各界對先天性顱顏患者(唇腭裂、小耳症、其他罕見顱顏缺陷)之關懷為宗旨,配合專業的生理、心理、社會服務,推廣大眾對於類似病症的認識與進行相關研究。成立至今,我們已給予超過 40,000 人次經濟弱勢的顱顏族群各項經濟補助、70,000 人次以上社會層面的協助,從醫療照護到群體互動適應均有卓越發展。

不知道本日「捐款抵稅」的主題有無幫助您更加了解捐贈抵稅整體是如何運作的呢?若您也認同我們理念,請放心將手中的善款交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實現愛心就是現在。點擊下方立即捐款,成為先天顱顏缺陷孩童們的靠山;已捐款者,亦可點擊徵信查詢

了解更多:

認識基金會

認識羅慧夫醫師

認識顱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