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巴基斯坦的聲音
國際合作組/李尚林
「在巴基斯坦,有許多無辜的唇顎裂寶寶沒辦法活下來,因為很多家長不知道唇顎裂是可以被治療的。」來自南亞國家巴基斯坦的明赫斯醫師(Dr. Erum Minhus),用短短的幾句話,道出唇顎裂治療在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和困難。
明赫斯醫師是基金會培訓的矯正牙科醫師,在長庚醫院完成一年的訓練之後,回到巴基斯坦幫助唇顎裂患者。明赫斯醫師非常努力,活潑外向的她常戴著傳統頭巾,在一片白袍中顯得格外亮眼。明赫斯醫師今(2014)年開始加入基金會在當地合作的醫療團隊,每天提供手術前的矯正牙科治療和門診服務。
(圖:巴基斯坦種子醫療人員明赫斯醫師)
在回給基金會的email裡,明赫斯醫師這樣寫著:我們正努力的在經營我們的醫療團隊,現在我們已經有外科、矯正牙科、小兒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和護理等專業的醫療人員。為了提升專業技術,明赫斯醫師也經常和團隊成員召開小型研討會,討論唇顎裂案例,也會開辦教育活動,教育病患家長如何照護唇顎裂的小朋友。
在一個面積是台灣24倍大、每年唇顎裂新生兒人數是台灣的33倍,但是平均國民所得只有台灣十分之一的國家,要發展唇顎裂治療和培養醫療團隊,絕不容易。就像是明赫斯醫師說的,許多的唇顎裂寶寶因為家長缺乏知識而失去生命,還有更多的唇顎裂病患,因為延誤就診的黃金時間,使得治療結果不如預期,甚至常合併其他的問題。
為了幫助在巴基斯坦和更多海外的顱顏患者,基金會今年展開「2014國際園丁計畫」,邀請民眾一起用「播種、灌溉、成長」三部曲,幫助海外顱顏患者和建立顱顏中心及基金會。從1998年起基金會已經完成62次國際義診、培訓完成17國共136位種子醫療人員,包括巴基斯坦、柬埔寨、菲律賓、蒙古、中國、越南等國家,都正在籌備建立顱顏中心或基金會,提供更完善的治療給當地顱顏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