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裂縫,串起了國際越南義診的愛與祝福
文/北區社工組 社工師 林佳儀
2012/10/29,清晨的桃園機場,我們一行人帶著裝滿醫療器材的行李箱,啟程前往越南義診,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基金會「用愛彌補」海外義診,期待也雀躍想像在另一個國度唇顎裂孩子的樣貌,他們會是什麼樣子呢?他們過得好嗎滿腦子的問號在我抵達胡志明市口腔醫院後,見到孩子的傷口時,瞬間一個大驚嘆號震垮了所有問題。
孩子的傷口比我們想像中的嚴重,越南因為醫療技術與觀念的缺乏,造成當地患者對於國外義診團的依賴,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國家的醫療團隊打著義診名號前來為越南唇顎裂孩子提供免費手術,義診團為越南唇顎裂患者帶來希望卻也帶來傷害,不佳的醫療技術,造成傷口肌肉組織的壞死,唇顎裂的破損程度更甚於尚未修補的狀態,四處求助的患者得到唯一的解釋是「你們自己沒有照顧好術後傷口!」,這樣的解釋,讓滿懷希望的患者再度落入失望無助的困境,他們不知道還有誰可以幫助他們,難道,就只能帶著這樣的破口生活嗎?
我的心情隨著看見孩子因著前次唇顎裂術後復原不佳的狀態越來越沉重,因為醫療資源的落差, 社會對於唇顎裂醫療觀念的缺乏,讓很多孩子承受著唇顎裂的苦,因為裂縫影響進食,他們的身形顯得瘦弱,更嚴重的是語言障礙,就如同一道殘酷的鎖,狠狠地將唇顎裂患者封閉在無人理解的世界中,強硬地阻隔了患者與他人溝通互動的能力….
進行個案訪談時,透過翻譯的解說,我們得以理解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樣貌,這次前來義診的家庭多是困苦人家,因為沒有錢,所以只好等待義診;為了可以趕上義診,連交通費他們也必須存上好一陣子…即便趕上了義診,不到進手術房前的最後一刻,家長的心依然緊緊揪著,因為,營養不良的他們有極大的可能因為體重不足或小小的感冒而被打了回票....
越南的家長普遍對於唇顎裂醫療資訊及就醫管道並不清楚,因此,2-3歲的唇顎裂患者,外唇的裂縫仍清晰可見,敞開的裂縫中擠滿歪斜的牙齒,看見此情此景,我的內心被這般「常景」震撼著難以言喻,這是在台灣豐富的醫療資源下無法想像的心疼與不捨,心情更加沉重也感慨著反問自己,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在台灣,唇顎裂孩子一出生即能接受一整套完整的醫療照顧,包含正確的醫療資訊、規劃明確的醫療流程、術前給予患者及家長心理建設以及術後分享傷口的護理照顧等等,這些過程是我所認定的「標準」程序。然而,在越南,我無法依照台灣「標準」的服務流程來看待當地患者的處境,身為外來服務提供者的我們必須觀察、也必須重新思考他們所處的社會處境、醫療觀點以及醫療人員對於唇顎裂疾病的重視程度,方能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服務與協助!
或許,在不同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面對唇顎裂也蘊藏著不同的詮釋意義,在越南,孩子面對唇顎裂手術時,在緊張不安中更多了些期待與勇敢,說服、也祝福自己在一覺起來後,會有不同的容貌,得以擁抱未來的人生;也或許是唇顎裂造成生活中的孤獨感,讓他們能成熟、穩定地願意全然配合著醫療流程...當我透過相機鏡頭凝望著他,看見他逐漸邁向手術台,在即將踏上手術台的那一剎那,他回過頭來以堅定的眼神看著我,無聲的傳達著他即將為自己勇敢出征的信心,此時鏡頭後的我腦海中浮現他生活中承擔唇顎裂痛苦的種種畫面,複雜不捨的情緒隨著淚水宣洩而出,轉身後,內心無限感謝台灣義診團為他修復,這是他唯一也最後一次能修複的機會了!
「用愛彌補」海外義診,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對國際唇顎裂議題的關懷,義診團如果只是帶著龐大的醫療器材於幾天內為當地患者提供免費義診,投入金錢卻未思考義診的核心價值與意義是在於醫療技術的轉移與傳承的話,義診將不是帶來希望,反將造成更多的問題與傷害!
海外義診是一條漫漫長路,如何發揮其最大價值與意義,非常值得思考與學習,而我,非常珍惜此次義診的經驗,參與義診也擴展自己對國際唇顎裂議題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與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