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顱顏家庭攜手走過三十年。資深志工感性的說:「1990年,基金會剛成立。當時沒健保,貧困的顱顏患者,常因無法負荷醫療費用而延誤治療。再加上社會對顱顏患者種種誤解,造成顱顏家長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對孩子的愧疚感,悲傷的情緒大於誕生的喜悅。幸好,有基金會陪我們走過黑暗歲月,基金會的存在,就像是冬日暖陽。」


「改變一個孩子的容顏,修補的不只是那個缺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對社會有感恩,長大後會是個更懂愛的人,把愛再傳下去。」基金會依循著羅慧夫醫師傳遞的理念,社工們更用心傾聽,接住每個顱顏患者,支撐每個顱顏家庭。

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30周年的年會上,來了許許多多長期支持基金會的貴賓以及醫療團隊。更重要的是,三百多位顱顏家庭共聚一堂,熱鬧非凡,透過影片回顧三十年來的點點滴滴。


唇顎裂孩子婉瑜,現場表演了一段專業的芭蕾表演,她說:「謝謝基金會邀請我跟馨緹一起表演。因為唇顎裂,對自己沒自信。很感謝媽媽支持我跳舞,無論喜怒哀樂,我都有最熱愛的舞蹈陪伴。前年,我開始加入基金會擔任志工,這一路上,我很感動,因為舞蹈及志工,讓我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風景。想跟顱顏的大小朋友們說,如果你們有夢想,那就努力去實踐它,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好像跟別人不一樣。」


另一位唇顎裂的大孩子蕙芳,現任桃園地方法院法官,她上台幽默地說:「我的年紀,比基金會成立年份大了一點點。前陣子,我在基金會臉書粉絲團,看到小朋友參加植骨術前準備班,在團體中可以認識和自己一樣要面對挑戰的朋友,還有學長姐來分享手術經驗,我都好羨慕。身為一位資深唇顎裂患者,我真心感謝基金會帶給患者家屬和患童本身的支持與協助。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離開了我們,但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不間斷的給予顱顏患者滿滿的愛,彷彿羅慧夫醫師從不曾離開。」

莫忘初衷,我們期許下一個三十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