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慈培訓報告:喬治亞實習工作總結
文/李尚林
美慈喬治亞項目概述
我在喬治亞所停留的時間是2012年的三月底至十月初,總計約六個月。我所在的田野辦公室所負責的項目,是針對該國Samtskhe-Javakheti地區的農牧業提供新式設備、建立銷售管道和提供專業資訊,加強農牧業者的生產和銷售的能力,提升業者對當地農民的收購需求,進而提升農民收入和改善生活。這個項目的捐款人是瑞士發展基金(Swiss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SDC),目前的項目已經進入第二期,計畫年限為三年,總經費則為300萬美金。
若以經營類別細分,美慈在Samtskhe-Javakheti地區是以農牧業者(而非農民),作為主要的合作對象。合作領域包括:農業機械、牲畜哺育、乳品產銷、農業資訊傳播以及食品安全共五類。根據項目主持人(Program Director)的說法,農業機械的合作作為成功,為農民省下大量的耕作時間,讓農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更急迫的生產工作,進而增加收入。此外,乳品產銷的合作也頗為順利,透過提供新型的運送車輛,乳品業者得以直接到農戶家門收取生乳,相較於過去必須依賴農民親自將生乳運送至乳品工廠,現在農民可以省下大量花費在來往工廠之間的時間和金錢,進而提升家庭所得。
至2012年為止,美慈喬治亞目前擁有四個正在執行中的項目,包括Samtskhe-Javakheti地區的農牧項目(三年期)、Kvemo Kartli地區的農牧項目(三年期)、由歐盟資助的大高加索地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賽拜然)環境保護項目(三年期)、以及喬治亞西部的農牧項目(四年期)。
工作成果
六個月的工作中,我的成果包括:一份以美慈合作伙伴(Service Provider)為對象的「質化評估工具」、一份以當地農民(beneficiary)為對象的「質化評估工具」、以及三場以「性別和職涯」為主題的工作坊。前兩項成果是與另一位台灣同事洪佩瑩一同合作完成,第三項成果則是由我獨立完成。
成果一:以農民為對象的質化評估工具
我首先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熟悉美慈項目在當地的運作模式,並且拜訪了一些和美慈合作的當地業者,瞭解當地酪農業的生產和銷售模式。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收穫是瞭解如何和當地民眾互動。由於我並不具備農業背景,也不了解喬治亞的風俗民情,加上又有語言的隔閡,因此前兩個月的時間都花費在熟悉和融入當地的文化脈絡。
設計「質化評估工具」的收穫之一,是瞭解美慈對於項目成效的追蹤方式。美慈每個月都會將項目的成效結果,以報表的方式呈現,將成效折算成為數字,對照計畫起始點的數字,換算出項目的執行成效。
這份「質化評估工具」將能夠幫助美慈用更精確的方法測量當地農民對於美慈項目的滿意程度。在這份工具中,我依照美慈的每一個子項目,逐一設計相應的問題,並依照滿意程度勾選「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不清楚」的選項,讓美慈的專員在後端處理這份問卷時,能夠快速得出統計數據,提供項目主持人修正未來的工作方向。
成果二:以合作伙伴(Service Provider)為對象的質化評估工具
和成果一類似,以美慈的「合作伙伴」(Service Provider)作為對象質化評估工具是一套目的在於瞭解合作伙伴的經營成效的問卷。這套問卷在設計完成之後,將交由美慈的「商業發展專員」(Business Development Officer,BDO)以及「合作伙伴」填寫。
這份評估工具是以合作伙伴對於當下的挑戰和對策,以及未來的展望作為兩個指標,由合作伙伴和美慈的商業發展專員填寫之後,比對兩者的吻合程度,作為評估該合作伙伴的經營能力。由於我的基本假設是「美慈的商業發展專員擁有農牧經營的專業知識,因此能夠做出較為合理的現況分析和未來展望」,因此合作伙伴所填寫的內容與美慈發展專員的吻合程度越高,表示該合作伙伴擁有較佳的現況和未來分析能力,越值得美慈未來與其加強合作。
成果三:四場「性別與職涯」的主題演講(Gender and Career Forum)
美慈在Samtsikhe-Javakheti的項目中,其中一項是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因此美慈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也特別注重受益者(beneficiary)的性別分配。
喬治亞的性別平等運動仍在發展,近年隨著政府的推動,男女平權的狀況逐漸改善,但是社會各領域中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依然堅固,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中多半處於被動和弱勢地位。性別歧視和不平等的狀況在職場表現的最為明顯。喬治亞的女性通常在結婚以後就會被要求放棄工作,留在家裡處理家務;如果女性希望在結婚之後仍可保持工作,那麼工作的類型絕大部分都是學校教師或公務員,其他的領域鮮少有女性。
在和美慈的主管討論之後,我決定以「性別」和「職涯」作為主題,在Akhaltsikhe當地的「阿哈茲赫國立教育大學」(Akhaltsikhe State Teaching University,ASTU)舉辦約三十人的小型工作坊,邀請Akhaltsikhe當地的職業女性到大學裡演講,和當地的大學生分享他們的職涯和生活經驗。這個活動的主旨是希望藉由邀請喬治亞社會上的女性菁英到大學和年輕世代直接互動,激勵年輕世代能夠追尋自己的職涯,免於傳統性別角色的侷限。
我總共邀請四位演講人,其專業領域分別為商業、醫療、藝術以及非政府組織,皆在Akhaltsikhe市和Samtskhe-Javakheti省內執業,並且邀請阿哈茲赫國立教育大學的校長作為主持人。這些受邀的講者分別是:
1.Dr. Tina Gelashvili:ASTU校長(擔任Forum主持人)
2.Dr. Dali Kozashvili:放射科醫師
3. Ms. Tsira Meskishvili:非政府組織「Tolerenti」執行長、ASTU經濟學教授
4.Ms. Nino Zambakhidze:農牧企業Georgian Business Zone執行長,曾獲頒2011年喬治亞年度傑出企業家獎(Mercury)
5.Ms. Nazo Lia Suluashvili:Meskheti國立劇院劇場總監
收穫
透過在美慈的田野辦公室(field office)實習六個月,實際參與他們的計畫執行過程,我深刻的瞭解國際中大型的非政府組織如何在受援國執行援助計畫。其中主要的收穫包括以下幾點:
收穫一:數字化的計畫項目成效追蹤系統(Monitoring System)
美慈的項目都有一份固定的「成效追蹤系統」(monitoring system),這套「成效追蹤系統」相當龐大,由每個項目底下的「商業發展專員」(Business Development officer,BDO)向合作廠商蒐集農民的資料,由專員彙整之後,交由地方辦公室每個月按時繳交給總部辦公室,最後再由成效追蹤專員(monitoring officer)計算,以檢視計畫的進度。這套系統的資料除了每月進行更新之外,同時每季(三個月)也會由商業發展專員撰寫季度報告,彙整該季的業務執行狀況,以便在下一個季度進行工作調整。
美慈的項目目的在於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或是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時間,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增加收入;因此項目成效的計算方式,就是直接計算農民增加的收入,或是計算農民省下的時間,再將這些時間依照勞動力折算成金錢,換算成增加的收入。從執行過程來看,這套系統是由下列五個行為者所組成:
收穫二:以價值鍊升級(add value in Value-chain)作為計畫的執行宗旨
美慈在喬治亞的項目是以「M4P」作為核心概念。M4P指的是「Making Markets Works for the Poor」,亦即非政府組織以提升市場機制,改善窮人的生活。M4P的重點,項目並不一定要針對受益者(beneficiary)進行,而是以「提升市場機制」的方式讓受益者獲得幫助。因此美慈喬治亞的項目,並沒有以農民作為直接的合作對象,而是和當地的農牧業者建立合作關係。美慈幫助當地的農牧業者提升產業競爭力,例如提供新式設備以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提供新的科技以提高產品價值(人工授精和品種改良)。換句話說,M4P這套體系的核心概念是,升級價值鍊才能讓項目所造成的成效永續維持,因為「改變」是奠基在當地的商業體系內,即使美慈結束項目之後,這個改變依舊可以繼續維持。
收穫三: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工具:
美慈將項目成果以地圖的方式呈現,說明受助農民和合作廠商的地理分布,GIS最主要的優點是資訊一目了然,對於說明項目成果有極大助益。由於GIS將所有的項目成果加以數字化、表格化、圖像化,讓捐款人和一般大眾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非常好的說明效果。GIS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以不同的時間點,呈現說明一段時間內的項目推展進度,因此讀者可以從地圖上的資訊,瞭解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整個計畫的進展。
收穫四:合作經驗
與喬治亞當地的機構合作舉辦活動,我從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首先是關於時間的掌握。當地人對於時間的掌握較為隨性,且習慣於「即知即行」,因此對於需要「預定」或「未來計畫」的工作,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加以確認,否則工作多半會遭遇拖延或爽約。合作的過程中,我多次遇到原本約定好的事情被臨時取消或不了了之的情況,絕大部分的情況下,當地的合作機構都需要再三確認和催促,才能夠在尚能容忍的延遲狀態下完成工作。[1]
另一個經驗是「在地化」的重要性。我發現當地的資訊流通方式,高度仰賴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公共場所的海報宣傳扮演較為次要的角色。加上當地「即知即行」的生活習慣,因此舉辦公眾活動時,最好是在活動開始前一天、或是開始前幾個小時,在舉辦場地外擴大宣傳,便能獲得宣傳的效果。此一經驗和在台灣的活動經驗十分不同,值得未來在其他發展中地區舉辦活動時參考。
建議與檢討
短期實習的角色
由於我的短期實習角色以及語言隔閡,工作過程中經常需要其他同事的幫忙,才能讓工作順利推展。由於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同事之間的個性不盡相同,彼此之間的合作需要許多時間磨合;再者,同事各有自己的工作職責,也無法隨時隨地提供協助。正因為必須遷就同事的工作行程,導致工作效率很難達到在台灣的水準。若未來將繼續派遣學員至美慈等INGO實習,建議在構思自己的工作項目時,可先行規劃將獨立作業時所需的人力(如當地翻譯)和物力(如交通)列出清單,給予充足的預算,便能避免屆時在執行項目時,必須仰賴其他同事所導致的效率問題。
專業內容
農牧業的專業知識門檻頗高,我大約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大致瞭解整個美慈計畫和當地農牧業的產業概況,嚴格說來,大概要到實習的後半期,才完全掌握到當地畜牧業的狀態以及和農民互動的模式。由於沒有事先具備農牧專業知識,到了當地之後等於從零開始,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閱讀資料,對於項目的推展造成許多阻礙。建議往後的計畫,能夠派遣具備相關背景的學員,以便縮短工作前期的適應與摸索時間,增加學習和工作的效益。
組織內部的認知落差
在喬治亞實習的後半段,我逐漸體會到美慈同事們和主管之間對於同一議題常有不同見解,而這也造成我必須花費許多精力整理各方意見。以我的工作成果:「如何測驗合作伙伴的商業經營成效」為例,商業發展專員(BDO)認為不需要太多的書面化工作(documentation),因為既有的書面資料已經太多,屆時就算這份報告做出來也不見得會有人閱讀;但主管的意見卻剛好相反,主管認為將現有的意見加以文字化和書面化,可以有助於他將資料歸檔,若有朝一日需要提供給捐款人作為成果,便可派上用場。
組織內部的認知落差需要花費許多心力,才能協調和融合出一套讓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實習的初期,由於尚未完全瞭解喬治亞同事們和主管之間的工作模式,因此在面臨不同的意見時經常無所適從。此一現象在實習後期逐漸減少,主因是已經熟悉不同同事和主管之間的工作模式,能夠找出「真正重要的人」來討論和協調,找出一套多數人能夠接受的版本。
總結
在喬治亞實習的六個月期間,學習成果豐碩。美慈的項目成效追蹤系統,對於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未來推展在東南亞和蒙古的唇顎裂治療,將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如何從合作醫院得到有用和可靠的成果資訊,美慈的這套追蹤系統相當值得學習和參考。此外,價值鍊升級和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對於設計新方案和呈現方案成效也非常有用。不僅如此,在喬治亞與當地團體和機構的合作經驗,讓未來在與發展中國家的伙伴合作時,能夠更快熟悉對方的工作模式,減少不必要的摸索和摩擦。非常感謝外交部的長官和伙伴在實習期間的熱心協助,更感謝能夠有這次難得的機會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實際工作,對於未來羅慧夫基金會在開發中國家推展唇顎裂治療和相關的國際發展工作,都將有非常大的實質幫助。
但美慈的同事們並沒有這項問題,不論是在首都辦公室或田野辦公室,美慈的工作效率相當快速且可靠,與他們的合作十分愉快。我也觀察到,拖延的狀況或許也和城鄉差距有關。工作容易延遲的問題,在首都的機構多半較不嚴重,但在Akhaltsikhe的鄉村地區,時間觀念較為模糊,也比較容易拖延和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