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圓滾的阮氏紅春好動無邪地坐在媽媽阮氏嬌鶯的雙腿上,無視眼前來去忙碌的義診團員。阮氏紅春還不知道自己正在等待術前評估,還不知道明天就要上手術檯動第3次手術。

媽媽阮氏嬌鶯才說沒幾句話,豆大淚珠掉下,記憶回到阮氏紅春出生的那一天,那一天的記憶除了身體的痛與疲憊,還夾雜著家人的錯愕與門外的指指點點。見到孩子的當下幾乎昏厥,甚至動起將孩子丢到村外的念頭。面對村裡閒言閒語,有好長一段時間阮氏嬌鶯每日以淚洗面,面對這樣的孩子,也不知道上哪獲取醫療資源。

4歲的阮氏紅春現在講話還是不清不楚,小紅春是單側唇顎裂患者,說話老是漏風,除了修補顏面缺陷外,也預期在術後的語言溝通能力可以藉由語言治療課程慢慢進步。媽媽說孩子平安出生、健康長大,還差一樣就是希望長得跟鄰家孩子一樣。阮氏嬌鶯就希望看到孩子升學、工作、結婚,平實地度過一生足矣。

家住農村的阮氏,世代務農,先生從事駕駛挖土機的工作,薪資收入不足以負擔孩子到18歲的治療及手術費用。過去動的3次手術都是等待義診團的到來才有機會,不管手術的品質如何,對小紅春來說畢竟是個機會與可能。看著小小身軀進出手術檯多次,媽媽期待每檯刀都能給小紅春帶來一點點改變。

造訪越南的手術義診團來自世界各地,卻未必團團刀法精確、醫術精湛。要落實醫療資源的永續及提升在地醫術,根本還是在於醫術的傳承精進。每次台灣義診團的造訪,也肩負醫術傳承交流與學習的任務,讓患者不必引頸期盼海外資源,而是信任及託付越南本地種子醫療團隊,此方為長久之道。讓每一位小紅春都能夠就近取得醫療資源,早期治療早期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