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憤怒輪  轉一下! 火爆對立不見了


  小璇媽媽是2022年基金會南部親職成長團體的全勤獎得主,獲得1000元全聯禮券獎勵,讓其他人羨慕不已,但小璇媽媽說,這份禮物對她來說只是「附加價值」,真正的禮物是,上完課後她和小璇的關係變得更親密,過去女兒踢牆、媽媽拍桌的對峙場面不再三天兩頭在家上演!那麼現在她們母女情緒來了怎麼發洩呢?小璇媽媽語帶神秘的說:「就先去轉一轉『憤怒輪』啊!」究竟什麼是「憤怒輪」呢?

  小璇今年已經上小四,因為先天單側唇裂合併齒槽骨裂,出生後,媽媽就積極參與基金會的各項活動,從中得到養分,如今小璇已經完成牙床植骨手術,術後恢復狀況佳,學校表現也很不錯。這次一聽到基金會舉辦親職成長團體課程,小璇媽媽如同以往立刻報名。

  基金會的親職成長團體課程內容除了顱顏議題、顱顏患童口腔保健之外,還有教養及情緒管理等內容,課程中也會讓家長彼此分享交流,例如在口腔保健課堂上,小璇媽媽就分享,當小璇小時候,她就買電動牙刷給孩子,孩子自己刷完,大人再幫忙刷一次,孩子對電動牙刷覺得很好玩,自然而然養成潔牙習慣。成功的經驗對其他媽媽也頗有助益。


原生家庭的習慣 權威式教養造成對立

  小璇媽媽眼中的女兒,個性內向害羞,過去最讓她感到困擾的是,很多事情女兒不願意溝通清楚,覺得委屈就哭,情緒來了就踢牆壁。小璇媽媽說,可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常會不自覺的用權威式的態度對待小孩,「小孩不寫功課,催一次不聽,再催第二次,火就上來了。」小璇媽媽笑著說,以前小璇生氣踢牆壁,她就拍桌子,母女兩像是較勁般地比看誰大聲。

  但在親職成長團體課程中,小璇媽媽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老師告訴媽媽們,小孩不寫功課,不要急著責備,要先去瞭解原因,理解之後再來想辦法,小璇媽媽發現,當她開始使用課堂上學到的方式,改變「上對下」的態度,女兒行為也不一樣了。

  南部分會社工主任林碧茹解釋,受到台灣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前的老一輩不喜歡稱讚小孩,導致很多人當上爸媽後也很少誇獎小孩。試想小孩平常都能自動自發把功課寫完,爸媽對此從來不稱讚,偶爾一次某種原因未完成,父母不分青紅皂白批評指責,任何人心理感受都不會開心,更何況是小孩。林碧茹主任強調,站在孩子的角度,同理孩子,對改善親子關係很重要。


自製憤怒輪 避免因為情緒傷害對方


  小璇媽媽覺得在親職成長團體課程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情緒的處理。她將課堂上老師教的「處理行為前先解決情緒」的理論,搬回自己家中實踐,母女倆分別製作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憤怒輪」,生氣的人就先去轉一下,開口罵人前先執行指針指到選項,然後再來處理問題。小璇媽媽的憤怒輪上有「拖地」、「洗廁所」等家務,小璇的憤怒輪則寫了「聽一首歌」、「看一本書」等事項。等到把憤怒輪上指示的事項做完,多能心平氣和的討論溝通,不會有情緒性的語言和動作。

  林碧茹主任說,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親職成長團體希望學員學會如何不傷害人、不破壞物件的情況下,舒緩發洩情緒。「憤怒輪」的設計就是讓人面對情緒時,學會先冷靜下來,不因一時衝動做了錯誤的事。林碧茹主任說,台灣很多爸爸媽媽最愛跟小孩講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了你好」,少了同理孩子,不懂得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導致孩子感覺不被理解,同時也討厭爸媽動不動就生氣,無法溝通。有趣的是,多數家長反而最常抱怨孩子愛生氣。

  雖然拿了全勤獎,但小璇媽媽更期待親職成長團體再次開課,因為自從使用課堂上學到的,母女兩關係更緊密,小璇甚至還跟同學誇讚「媽媽很溫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