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十個月的唇腭裂兒萱萱,給我的第一印象除了哭還是哭,媽媽因為孩子不會講話而求助於基金會。經過完整評估後,萱萱應該是環境刺激不足所致,我們建議即早到幼兒園就讀,增加同儕說話的機會。但自身也是唇腭裂患者的媽媽,因為過往不好的回憶,相當抗拒,害怕萱萱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又愛哭,到幼兒園一定會遭遇到跟她小時候一樣被嘲笑的命運。

然而,孩子三歲前正是學習黃金階段,萱萱需要更多的外在刺激,才能增進孩子語言發展的能力。因此,換個方式,說服媽媽帶著萱萱一起參加結構性遊戲治療課程。我們安排了12堂的遊戲課程,不只觸發萱萱多樣的互動學習,也幫助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以身教讓小朋友模仿學習與發音訓練。


在課程的一開始,萱萱原本緊緊地黏在媽媽身上大哭。當我們與媽媽玩起扮家家遊戲時,萱萱感覺好像很好玩,而好奇心也開始伸出觸角。不到三分鐘,原本嚎啕大哭的小女孩,卸下防備到處摸索、玩耍。我們藉由小朋友喜愛玩具來行為教導語言,例如:拿食物給娃娃吃,就可以發出「唔嘛唔嘛」的咀嚼聲音,小朋友也會逐漸模仿發聲。

十二堂課,三個多月時間,萱萱的語言能力大有進步。而媽媽也學習到以輕鬆互動方式,讓孩子探索成長。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自信表現,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有多堅強孩子就有多強大。你準備好帶小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