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屏東的小民是「長孫男」,整個家族的希望,而媽媽背負著莫大的壓力。生產後,媽媽才得知小民患有雙側小耳症,對整個家族來說是個重重的打擊,媽媽在照顧上心力憔悴,然而長輩們保守,家醜不可外揚,禁止小民媽媽求助於基金會。

一歲半的小民,坐不穩,而且沒有任何的語言表達。經醫生研判,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媽媽得知後,心情再度陷入低潮。長輩們的壓力如同巨石般,狠狠砸中極度脆弱心房。還好,小民的姨婆,不捨小民媽媽逐漸憔悴,主動聯繫上基金會。害怕家人阻擋,小民媽媽僅能透過網路通訊,偷偷地詢問基金會社工關於照顧上的問題。而基金會持續提供關懷以及醫療補助,讓小民配戴上助聽器。
有了助聽器的小民,開始發出各種聲音,更從他口中發出了「爸爸」的聲音。這些改變,不只越來越多家族成員被打動,連一開始極度反對做任何治療的阿嬤,改觀「大格雞慢啼」的想法,讓小民接受早期療育。社工們如釋重擔,更欣慰小民一點一滴的進步,長輩們都看在眼裡,而媽媽不再被指責。

小民已接受早期療育1年多,礙於中樞聽覺系統問題,語言進步幅度較於緩慢。但透過手語及圖卡溝通,他終於在3歲時可以跟媽媽溝通互動。

「現在4歲的他,成功戒掉尿布、順利拿湯匙用餐、學會正確刷牙甚至跟其他小朋玩耍。這樣的進步讓我相當感動,我未曾有過的奢望。」媽媽激動地說。
小民一家,現在成了基金會活動的常客。小民開心地與其他顱顏兒玩耍,而爸媽也大方地與其他顱顏家庭交換照護心得與心情點滴。「不必太過在乎他人言語,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媽媽相信,只要做爸媽的願意努力去做,小孩才會有成長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好。

大人的態度 決定孩子的命運!大人的態度 決定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