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彌補」義診團 為了「尼」跨洋渡海
本會與長庚紀念醫院籌組之「用愛彌補」義診團,今年初應衛生福利部邀請,加入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 (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Action, TaiwanIHA),赴印尼義診。該義診行動由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總部位於日本的亞洲醫師協會(AMDA)印尼分會共同合作。此次義診兩天時間,共完成29例唇顎裂患者困難個案手術,並與印尼團隊進行學術與技術交流,協助提升當地唇顎裂治療品質。
患者普遍年紀大患者引領期盼修補手術
合作醫院RSUD 安迪‧馬卡薩‧巴里巴里醫院位於印尼蘇拉威西島的一個小鎮巴里巴里(ParePare)。巴里巴里(ParePare)距離首都雅加達1,753 公里;從台灣至巴里巴里,足足花了11個小時的交通時間。當地民風純樸,鎮民看到從台灣來的我們,相當興奮好奇,紛紛搶著與我們合照。小編先前執行兩次越南義診,這是頭一次來印尼;有別於越南人靦腆害羞的性格,巴里巴里鎮民,十分活潑熱情。在越南,國外團隊紛紛進駐,較多唇顎裂重建患者;但對於巴里巴里而言,這是繼2007年以來,當地的第二次唇顎裂義診。許多家長、患者甚至不曉得唇顎裂是可以被治癒的。該院醫療人員看到第一台顎裂患者的手術成果,嘖嘖稱奇,「這麼大的洞被補起來了!真是太厲害了!」印尼傷口照顧護士長安迪不諱言,印尼患者面臨多重問題,除了經濟弱勢、地處偏遠及社會歧視外,最根本的就是印尼醫療體系不健全及缺乏唇顎裂治療技術。一個唇顎裂手術需花費七千五百元台幣,對許多月收入不到三千元台幣的經濟困難家庭而言,實在無力負擔。
▲義診第一天的門診評估。
多數困難個案唇顎裂治療蠻荒地
25歲的若思琳是家中長女,和24歲的弟弟卡斯門、母親三人都是唇顎裂患者,全家九口住在距離巴里巴里鎮約有兩小時車程的愛瑞肯村,每個月僅靠種植大米賺取約兩千五百元台幣維生。光是一個人的治療費用就是若思琳全家三個月的收入,何況家中有三名唇顎裂患者需要治療,距離和經濟因素,使得若思琳和弟弟、母親未曾尋求唇顎裂治療。此次義診,成功為若思琳和卡斯門進行修補手術。印尼的結婚年齡層普遍低,若思琳和卡斯門害羞地說,術後希望能找到好對象。
▲若思琳(中)與弟弟卡斯門(左)、媽媽(右)合影;三人都是唇顎裂患者。 / 若思琳(右)與弟弟(左)同時進行唇顎裂修補手術。
20歲,還是高中生的馬克門有著一頭茂密捲髮,濃眉大眼,清秀臉龐露出靦腆害羞微笑;可惜的是,他始終低著頭不敢正視他人。馬克門的姊姊從電視上看到免費義診手術訊息,二話不說立刻替弟弟報名。「我真的很希望弟弟能接受手術,像一般人一樣擁有正常的臉孔。」姊姊解釋,弟弟總是不想跟她出門,因為旁人總是會對他的樣貌指指點點。馬克門10歲就跟著媽媽一起赴馬來西亞打工,根本不曉得唇顎裂是可以被治癒的,直到姐姐的通知,兩週前才趕回印尼。雖然義診團隊評估後,決定這次先進行顎裂修補手術,先改善他的語言溝通問題,外表的修復則暫緩,但馬克門看到他四歲大同樣也是唇顎裂患者的姪子,接受唇裂修補手術後的樣貌,讓他對未來的唇裂修補手術更具信心,也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因此,即便只進行了顎裂修補手術,馬克門帶著裂縫的微笑卻是充滿著久違的自信!馬克門的夢想很簡單,只是希望臉上的缺陷能得到修補,因此能獲得好工作。
▲馬克門術前(左)總是低頭不敢正眼看人,術後(右)的馬克門,終於可以仰起頭來,接納自己。
計畫健全印尼唇顎裂醫療模式
義診團長羅綸洲醫師表示,印尼使用的顎裂手術技術是他幾十年前仍是住院醫師所用的方法,台灣團隊因而分享更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手術方法。印尼團隊隊長路斯林表示,曾經與其他國家團隊合作,卻對於台灣團隊的手術技術、專業品質與工作效率讚嘆不已,並表示希望進一步與台灣團隊合作。本次義診活動引起當地媒體大肆報導,巴里巴里市長更招待團員赴官邸宴客,醫療團再次成功地為台灣成就一樁醫療外交。
在台灣,基金會和醫院透過新生兒通報系統,唇顎裂寶寶尚未出生前就介入輔導,使家長有充分資訊了解唇顎裂寶寶將來的每個就醫療程。但印尼醫療技術與資訊不足,許多患者及家長甚至不曉得唇顎裂是可被治癒的先天性缺陷,若思琳、馬克門的案例比比皆是。為使印尼患者也能及早接受治療,基金會將持續與印尼團隊合作,計畫培育當地醫療人員,扶植當地團隊,使唇顎裂治療在印尼不再是不可實現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