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博士探索營:認識梅花鹿、體驗傳統歌舞,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

  
「啊,好無聊啊~」「爸爸媽媽,放假了,快點帶我出去玩!」

  家長們一到假日,常常被孩子的這幾句話追著跑,顱顏家長也不例外。

  2021 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雲嘉工作站,在家訪時觀察到,單親、弱勢等高關懷家庭的家長,到了假日還是要忙於工作,或是不知道如何幫孩子規劃活動。

  孩子沒有機會出遊,只好整天在家看電視、滑手機、騎腳踏車,有時會纏著社工問:「真的超無聊的,可不可以帶我們出去玩?」

  收到了孩子的需要,雲嘉社工在2021 年4 月到11 月,舉辦了三場「我是百科小博士」探索學習營,帶著孩子到自然教育中心、昆蟲館、梅花鹿園,踏青同時學新知識。

【就算語言不通,我們還是可以擁抱彼此】


  每場活動早上出發,下午賦歸,開放顱顏孩童與他們的手足一起參加,每一回都有十幾到二十位,搭配三到五位的社工、志工全程陪伴。

  為了讓孩子能全心投入,社工絞盡腦汁,交互安排靜態與動態活動,比如在自然教育中心,他們帶孩子認識樹木、拜訪溪蟹的家,再DIY 做出獨一無二的螃蟹作品。

  在梅花鹿園那一場,有部落文化導覽、梅花鹿生態體驗、傳統歌舞體驗,又有彩繪山豬DIY,一整天滿滿的豐富行程。

  有一位剛從國外回台就診的小豪(化名),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尚未動植骨手術,說話時鼻音比較重,常常需要爸爸在旁邊協助翻譯。他在學校常常感到與同學格格不入,不知道如何交朋友。活動這天,擔心他因為不熟悉而感到有些彆扭。社工事先找了團隊裡較年長的阿偉(化名),請他幫忙多多關照。阿偉帶著其他弟弟妹妹,主動與小豪互動,在園區裡過橋時,提醒他要注意腳步,DIY 創作時,也熱烈地跟他聊天互動。

  一整天下來,小豪跟阿偉變成了好朋友,在最後抽禮物時,阿偉還主動把自己的禮物送給小豪。小豪感動地說:「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地方被接納了!」他感覺到被同理與接受,因為大家都是顱顏孩童,不必再擔心自己被異樣眼光看待。

  小豪與阿偉在離別前,還互相擁抱合照,留下一段珍貴情誼。


【練習交朋友,感受自己是被接納的】


  顱顏孩子常常對自己沒有自信,渴望交朋友,卻因為缺乏經驗,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社工總是想盡辦法,在團體中創造連結,開啟孩子的不同體驗。比如他們會請大家在導覽時,要與同組夥伴把手牽好,不要讓夥伴落單不見。

  孩子聽到,乖乖牽起彼此的手,握得緊緊的,不小心鬆手了,還趕快叮囑對方:「要牽好啦!」從肢體的接觸慢慢熟悉彼此,融化內心的邊界。

  或是碰上孩子因為疲倦、害羞不想參與活動時,社工也會立刻發現,上前鼓勵。

  例如小強(化名)是一位很渴望交朋友的孩子,很想跟大家一起玩。但是他常常碰到不順心的事,就開始鬧脾氣,躲到一旁去,假裝自己根本不想玩,一點也不在乎。

  那天在跳舞體驗時,社工發現他又躲到角落,就跑到他身旁引導:「我們先在旁邊看沒關係。」「看起來很好玩耶,你想不想試試看?」然後請老師協助丟球給他,慢慢地讓他參與互動。再請其他孩子來邀請小強,不一會兒,小強已經重新融入團體,牽著手與大家一起跳舞了。

  社工的眼光無時無刻都放在孩子身上,只為希望他們獲得一場開心的體驗。而所謂的開心很多時候,不必因為活動本身多好玩,是你在這裡交到了朋友,感到了接納。


【孩子們說:「下次還要再來玩!」】

  社工的努力與用心,確實從孩子們臉上的表情,與回饋表上面的話語,得到了肯定。

  孩子寫著:「謝謝社工舉辦的活動與陪伴。」「我非常的開心,謝謝!」「謝謝你們舉辦這個活動,我很喜歡!」「下次還要再來玩!」

  家長說,孩子們回到家都嘰嘰喳喳分享個不停,「我每次叫他來教會參加活動,都叫不動,但是基金會辦的活動,他就會主動說想要參加耶!」

  聽到孩子與家長的回饋,社工們瞬間覺得那些付出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你們下次能不能辦兩天一夜,或是三天兩夜的活動?」家長提出這樣的邀請,社工聽了一邊苦笑,一邊又感受到,這是家長對他們的信任。



  2022 年,百科小博士活動再度舉辦(編按:已因疫情延期舉行),決定要前進孩子們心目中的聖地——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孩子們聽了都好興奮,紛紛為自己口頭報名,顧不了要先回家問爸爸媽媽。

  社工說這一次要「玩很大」,搭配遊樂設施制定闖關遊戲,讓孩子們互相分組競賽。

  看來不只是孩子,社工自己也很樂在其中。能夠這樣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