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公里、3小時航程與堅持了18年的約定
作者:台灣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國際合作組 陳婉寧
2015年3月25日至3月28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台灣長庚醫院義診團隊攜手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口腔醫院進行手術義診。此行義診患者年齡分布,最年輕患者為4個月大,最長患者為38歲;共進行38例術前評估,最終完成26例手術。並在越南合作方胡志明市口腔醫院、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The Sponsoring Association for Poor Patients(SAPP,貧困病患扶助會),與患者共享術後感恩茶會。短短4天的義診行動看似容易,但其中的事前準備、義診過程中的突發狀況與紀錄,加上與當地醫護人員的傳承交流工作。一趟義診,所產出的效應不僅僅反映在數字上而已,而是產出有效、經濟、永續的正面影響力!
跟著義診團員的照片,一起親歷這場穿越2,200公里、3小時航程的義診之旅吧!
醫料耗材與器械,準備好了!!
義診前一個月,基金會工作人員及義診團隊就忙著張羅各種醫療縫線及耗材,為使義診團隊在外工作可以使用以台灣同樣品質的作業系統與器具,讓義診流程運作起來更加順暢及確保品質,甚至是當相關耗材使用後有所剩餘時還可直接捐贈當地繼續發揮功效。看看醫療耗材正在義診前一天各就各位在手術室裡蓄勢待發!
術前評估確保手術安全品質
術前評估大排長龍中。在確認義診日期的前一個月,越南合作夥伴胡志明市口腔醫院就已透過當地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同時由醫生週知合適患者列入術前評估行列。術前評估進行時,就是一最佳醫療傳承的時刻,透過每位患者病狀向越南醫師講解診斷,對當地醫師而言是一做中學的機會,並把握對疑難個案的請教;對義診團隊而言,也不乏學習到越南地區的醫療案例,可以說是雙邊受惠。直擊義診現場,當看見更多患者需求,也就更刺激台灣義診團於跨國醫療公益工作質量與模式的進步。
手術進行中:摒息以待的分分秒秒
手術室裡三台手術台同時進行,台灣義診團隊與越南醫護人員通力合作,即便不通越南語,透過肢體語言及簡易英語,依舊可以打破距離提供患者最佳的手術品質。在開刀房中雙邊團隊的互動、學習和即時溝通,都有助於越南醫療團隊日後在執行醫療業務時做改進。其中有一幕,看見由越南當地醫師、曾赴台受訓的明彤董(DR. MINH TUNG DUONG)醫師執刀當下,過程中遇見困難,台越雙邊人員交談幾次未果,義診團團長羅綸洲部長索性直接抓起紙筆現場教學,手術台就是師徒傳承的醫療私塾!還有一幕是羅綸洲部長檢視明彤董(DR. MINH TUNG DUONG)醫師執刀過程中的細節,一再叮嚀及質問有些重要細節需要100%每台手術都做到,而不是想到才做。看見羅綸洲部長對徒弟明彤董(DR. MINH TUNG DUONG)醫師嚴格的要求,便可以理解即便是跨國醫療,我們一點馬虎不得,甚至是更嚴格地緊迫盯人,要求完美!
術後恢復室:痛苦掙扎與等待
一台台的手術床由開刀房中推出,躺在床上是剛半夢半醒的患童,多數患童醒來後往往痛苦萬分,或者掙扎著想要扯掉顏面上的醫療管線或傷口。這時的病房情境總是血肉模糊或者唉叫哭吼不斷,讓人不忍多看。但也在這個時候,可以窺見患者家屬的期待,一小時的皮肉之痛換來長遠修復的第一步。唇顎裂患者所需的治療不似其他患病可以一次到位,而是需要長期追蹤18年的序列治療及整合多科的團隊治療。經過一陣痛楚,患者及家屬漸漸穩定下來,接下來,就是等待經過一夜的休整,讓身心適應術後改變。看著患者在床上睡去,明天過後,就是煥然一新的生命了!
術後第一日,休息室中滿懷感激神情
術後第一日是台越雙邊團隊一一檢視術後成果的日子,經過一夜好眠。義診團團長羅綸洲部長與越南醫療團隊共同檢視術後成果,及叮嚀患者術後注意事項。看到患者及家屬們個個神情輕鬆地用餐休憩,術後查房時也少去術前的緊張不安,大家交換著唇顎裂醫療的資訊與各家孩子術後狀況,互相觀看手術成果及傳播關心。病床區人滿為患,雖然熱風呼呼吹入,也顧不得席地而臥照顧病患;硬體空間的簡陋與匱乏,凸顯了患者術後無法得到相對安寧舒適的照護環境。在查房的同時,可以感受患者與家屬的確是屬醫療資源匱乏的群體,對於術後成果相對滿意,同時也卸下心中大石。更不覺得唇顎裂患者是孤單無依地生活在社會中。
術後床位空間及照護空間不足,許多家屬席地而睡
術後感恩茶會,多方合作促成患者福祉,永續醫療是目標
術後隔日的感恩茶會,由促成此行義診的多方共同出席。一件跨國醫療的善行,不單單僅靠基金會及長庚醫院義診團得行,更需要與越南合作夥伴、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單位通力協調,才得以讓善行持續深耕。患者張桂英的父親張松,就自告奮勇上台分享了自己17歲女兒的治療故事及此次手術成果。過去十餘年來所播下的醫療種子逐漸成長開花,要養成一組唇顎裂醫療團隊非一朝一夕之功;2015年,將再持續有語言治療師、協調員及麻醉科醫師來台受訓,越南胡志明市口腔醫院落實在地醫療的前景指日可待!
患者張桂英(右),其父張松(左)代表全體患者及家屬在感恩茶會上致答謝詞
為了幫助越南及其他海外顱顏患者,基金會今年展開「2014國際園丁計畫」,邀請民眾一起用「播種、灌溉、成長」三部曲,幫助海外顱顏患者和建立顱顏中心及基金會。從1998年起基金會已經完成63次國際義診、培訓完成18國共140位種子醫療人員,包括蒙古、柬埔寨、菲律賓、中國、越南等國家,都正在籌備建立顱顏中心或基金會,提供更完善的治療給當地顱顏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