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我開始
瑪瑞亞醫師(Dr. Maria Valentine)來自印尼,個頭小小的,及肩暗金色的頭髮,每次見面時她都穿著洋裝或套裝,英文非常流利。她服務於印尼雅加達的Bina Estetika醫院,是印尼歷史最悠久的外科專科醫院之一。
「在印尼當醫生,可不比台灣,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喔!跟其他國家比起來,印尼醫師待遇低,也不像在台灣一樣受人尊重。」瑪瑞亞醫師很嚴肅的說。
基金會的國際合作方案,多半都在東南亞國家,當地醫師和醫療人員的薪水非常低,例如公立醫院醫師的固定薪資大約是台灣的最低工資。偏低的薪水確實是當地醫療水準無法提升的主要問題之一。
但她話鋒一轉,「不過別小看外科醫師喔!我們需要花的時間與心力,比其他專科醫師更多;所以我很喜歡當外科醫師,那樣的成就感,完全無法用言語形容。」
瑪瑞亞醫師認為外科醫師所獲得的成就感,是完全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瑪瑞亞醫師在臨床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是什麼因緣際會讓她想到台灣學習?
我在印尼的時候,整家醫院的唇腭裂患者都會轉到我的手上,幾年下來,我開過上千例手術;但問題也層出不窮,我才發現我一定得進修,也必須要成立唇腭裂醫療團隊,才能提升治療品質。」
「我將想法與主管討論,他支持並鼓勵我,要學習就要到這個領域最頂尖的醫院,追隨最專業的老師。毫無疑問,台灣長庚醫院是我唯一選擇。」
瑪瑞亞(圖中)到長庚以前,從未想過一家醫院能「以患者為中心」來營運。
來到台灣學習之後,覺得和印尼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我以為在印尼的手術量已經是極限了,來到這兒才發現根本是小巫見大巫!」瑪瑞亞醫師哈哈大笑。「來長庚以前,我從未想過一家醫院能『以患者為中心』來營運。跟資源匱乏的印尼比,台灣總有用不完似的資源。」
「在印尼,多數患者不曉得唇腭裂能被治癒,已成年、但未受治療的患者在路上比比皆是。我只要想到這些患者因此無法享受人生,就為他們感到很難過。」
瑪瑞亞醫師深吸一口氣,「他們本來可以擁有正常長相,被社會更好的對待,卻因為缺乏資訊,耽誤了幾十年的人生。」
「相較於台灣,胎兒還在母腹中,懷孕媽媽已開始接受衛教,出生三個月後體重達標即可進行第一次唇裂手術,台灣患者實在好幸福!」
瑪瑞亞醫師真的很喜歡台灣,但是作為外國人,剛到台灣的時候是否有文化衝擊呢?
「最令我大開眼界的,就是台灣人的素養與紀律。我甚至請教我的台灣同事:你父母是怎麼教育你們的?我也想學一下,我也想把方法用在自己孩子上。」瑪瑞亞醫師的眼神一提到台灣就閃閃發亮。
醫師已受訓回國兩個月的時間,你覺得將遇到的挑戰是什麼呢?
「回到印尼之後,挑戰才正開始。我們的醫療制度需要改變、社會大眾對唇腭裂的認識需要改變、患者對自我認知需要改變,有太多需要改變;但我有信心我能一一克服,因為我已經改變了!」
瑪瑞亞(圖右)與長庚督導羅綸洲部長(圖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