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1年再回緬甸義診 幫助20名唇顎裂患者再現笑容
緬甸全國人口超過五千萬人,唇顎裂患者人數約有2萬名左右,但是因為醫療資源嚴重缺乏,且長期與國際社會隔絕,絕大多數的唇顎裂患者都無法接受治療,生活備受歧視。基金會曾於2004年來到緬甸仰光義診,本次是闊別11年後,再次由基金會王金英執行長與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羅綸洲醫師,率領義診團員前往緬甸首都奈比多,於千床綜合醫院(1000 Beded General Hospital)舉辦義診,共進行20例免費唇顎裂手術。
台灣唇顎裂義診醫療團隊
千床綜合醫院雖然是首都奈比多最大的醫院,但唇顎裂醫療人員的技術仍然相當落後,該院牙科部部長Dr. Khin表示,緬甸因為隔絕於國際社會太久,現在非常需要學習國外最新的醫療技術,來改善該國的顱顏醫療水準;而該院的年輕醫師也非常積極,義診時都在台灣醫療團隊旁邊學習並提問,學習態度非常認真。為了幫助緬甸發展唇顎裂醫療技術,基金會今年也將安排4位緬甸種子醫療人員,包括外科、矯正牙科、麻醉科及護理各一名,來台灣長庚醫院接受培訓,期待未來能夠組成一支顱顏團隊,幫助當地的唇顎裂患者。
全體義診團員與患者大合照
台灣醫師妙手回春 49歲唇裂「緬甸阿嬤」重獲新生
這次義診有一位很特別的病患,是一位49歲的唇裂阿嬤道桑婷(Daw San Tin)。這位緬甸阿嬤因為家住偏遠,之前完全沒有機會接受治療,這次知道有台灣的醫療團隊前來義診,特地搭車13小時來到醫院接受手術。阿嬤的唇顎裂讓她受到親戚和鄰居的排擠,不想和她接觸;而她雖然結婚,但丈夫卻是一個酒鬼,完全依靠阿嬤平常務農和打零工維生,而收入每天不到台幣65元,生活非常困苦。阿嬤在來接受手術之前,還特別在家鄉的佛寺祈求佛祖保佑她的手術可以順利成功。
在手術前,阿嬤非常平靜而堅定的說:我只希望可以把臉上的破洞補起來,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為了幫助阿嬤完成心願,手術由桃園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張呈欣醫師主刀,經過2個小時的手術之後,順利縫合臉上的裂縫,讓阿嬤生命中49年的破口終於獲得修補。阿嬤手術完成之後,非常平靜而開心,彷彿多年來的負擔終於放下;這道臉上的破洞就像是台灣和緬甸之間的距離,透過唇顎裂義診的手術,兩個國家的人民被緊緊的連結在一起,用愛彌補臉上的破洞,也讓愛填補遙遠的距離。
緬甸阿嬤術前(左)術後(右)照片
「當地人治療當地人」理念 以永續和夥伴關係的精神推動國際合作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1998年投入國際醫療合作,以「當地人治療當地人」的永續及夥伴關係理念,推動長期性的醫療合作計畫,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唇顎裂治療品質,更於日前獲得外交部「外交之友貢獻獎」,肯定基金會多年來投入國際醫療合作的成果。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足跡踏遍蒙古、菲律賓、印尼、柬埔寨、越南、中國、緬甸等國,完成69次國際唇顎裂義診,幫助1640位顱顏患者重現笑容,並培訓完成來自18國、148位海外種子醫療人員,讓台灣之愛跨越國界,也讓「用愛彌補」的理念傳遞到世界上所有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