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文靜沈默,而是不知如何開口」顱顏孩童語言定點治療:找回說話能力,成為更有自信的自己
「孩子不是文靜沈默,而是不知如何開口」顱顏孩童語言定點治療:找回說話能力,成為更有自信的自己
想像一下,我們舌頭平時頂住的上腭處,如果有一個裂開的洞,你說話時會不會變得不一樣?特別是一些跟「ㄉ」、「ㄊ」有關的音,都會因為口腔構造不同,使得發音無法正確。或是當耳道封閉,聽力受到影響,語言學習便會更加困難。
這是一部分的唇腭裂與小耳症孩子們,在語言能力發展時遇到的挑戰之一,無法以正確的構音方式發聲,說話時常因為身邊的人聽不懂,讓他們感到挫折,漸漸地就不想再表達了。
2014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中部分會主任古秋容,注意到了顱顏孩童的語言治療需求,開始跑遍中部縣市,從苗栗、台中、彰化到南投,一一了解孩童狀況,發起了「語言定點治療服務」。
與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合作,每兩週進行一次一小時,一對一的專門課程,為期半年到一年,並且全程免費。
孩子到來時,常常是害羞地緊閉嘴巴,一句話都不想說,但經過語言治療後,家長、社工與老師都發現,孩子們變活潑也變自信了,常常嘰哩呱啦講個不停。
原來他們不是沒有話要說,豐富的內心世界渴望連結與理解,而語言就是串起愛的橋樑。
【缺乏專門給顱顏孩童的語言治療】
今年六歲的晴晴,是單側的小耳症患者。剛出生時曾被診斷為耳道閉鎖,但是針對聽力的問題,並沒有持續追蹤,直到4 歲時,媽媽帶晴晴去打預防針,才被醫生提醒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擔憂的晴晴媽媽,立刻帶了晴晴前往大醫院治療,但是大醫院的語言治療,大多是提供給發展遲緩的孩童,並沒有專門針對顱顏孩童的治療。學了將近一年,媽媽發現晴晴進步緩慢,又找了其他診所的早療服務。
「但是情況都沒有改善,我很擔心她快要上小學了,會因為說話的問題,被其他同學嘲笑或欺負。」
那時的晴晴也不太愛說話,一天講不到幾句,大家都覺得,晴晴或許是天生比較文靜吧?
直到一次偶然機會,晴晴媽媽接觸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一場義診活動裡經過語言篩檢,晴晴被介紹來語言定點治療,在張芠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出現轉變。
【創造互動情境引導開口】
每一堂課,老師會針對晴晴的發音狀況,給予特定的練習,一步步告訴她,舌頭要放在哪個位置,什麼時候牙齒要咬緊,或是嘴巴要打得多開,才能正確發出一個音。
有時遇到晴晴不善發出的音,比如「ㄣ」跟「ㄥ」,老師也不會逼迫晴晴學習,而是先從其他比較能做到的練習開始,逐步建立自信,再挑戰更進階的發音。
為了激勵晴晴,芠馨老師也會在課堂裡陪她玩遊戲,她最喜歡的就是需要觀察動腦,又刺激的疊疊樂。玩遊戲時的晴晴,話變得特別多,總會一直迫不及待說:「換你了!換你了!」
循序漸進針對孩子的需要,客製化教學內容,又創造一個讓他們會想說話的情境,自然而然就能進步。
上課時,老師會邀請家長一起加入,除了可以旁聽老師的引導方式,也能一起參與孩子的成長變化。
有時孩子成功改正了發音,老師就會很開心地問:「媽媽你有聽到嗎?非常正確喔!」大家一起為孩子的進步喝采。
晴晴的學習非常快速,只上了不到半年的課,就提早完成課程畢業了。媽媽發現,晴晴變得「好吵」,每天從幼稚園回家,都緊跟在媽媽身後,一直分享今天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
幼稚園老師也回饋,晴晴變成班上的「孩子王」,常常跟同學們玩在一起,有時還會管東管西呢!
原來晴晴不是天生文靜,而是沒有說話的自信,當她透過語言治療,重新培養起這個能力,就像被修復的唱盤,發出了美妙的樂音,晴晴的靈魂也開始唱歌了。
【看到他們的笑臉就一切值得】
看見晴晴的轉變,一路推動語言定點服務的秋容主任,也覺得非常感動。
「她一開始來的時候,白白的、小小的,讓人好心疼,現在看她好有自信地表達,就知道這是帶給她整個人生的改變,能去與他人互動,展現真實的自己。」
回想最初推動時,基金會就是希望提供「可近性」與「可親性」的語言治療服務,希望孩子與家長不用跑太遠,可以就近治療,而一般外面每堂課高達1,200-1,600 元的學費,基金會也完全免費提供,希望為顱顏家庭省下一筆負擔。
從2014 年至今,語言定點服務已為103 位孩子,提供825 堂次的治療課程,並攜手15 位語言治療師合作。
「我很愛這些孩子,就好像我多了很多孩子!」已經在基金會服務超過二十年的秋容主任,完全可以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
「每次當我看到他們的笑臉,就覺得我們沒有愧對捐款人,我們把資源用在需要的地方!」
不只是從外觀上把孩子治療好,也從語言治療這些延伸服務,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成為更好的人,全人服務,就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三十多年,不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