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國內念完牙科碩士後Dr. San (下稱San)透過緬甸衛生部門遴選並分派到緬甸首都奈比多的千床醫院(1000 Bedded General Hospital)口腔頜面外科及牙科部擔任助理醫師一職,主要負責口腔撕裂傷、顏面創傷與面部感染等項目。San對於口腔外科與齒顎矯正十分有興趣,但礙於目前緬甸國內沒有齒顎矯正專科的訓練,所以當得知NCF與長庚醫院的顱顏中心的合作培訓計畫後,她很快經由主管推薦申請來台。

San表示如果她沒走出緬甸,就無法得知自己還有哪裡可以進步,她對於台灣的健保制度表示訝異,因為這樣的制度使經濟弱勢的人也能就醫,緬甸還沒有類似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所以許多負擔不起醫藥費的患者,往往因此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另外,San說緬甸的醫院現在都還是單一的紙本作業;例如患者病歷,導致很多人力的浪費與疏失,她希望自己的醫院日後也能將患者資料電子化管理讓醫病雙方在就醫流程上可以更順暢。



本會王執行長(右二)、San(左一)與兩位迦納種子醫師合影


San在緬甸時,從來沒有獨自一人出遠門的經驗,所以這次隻身抵達台灣而且停留時間長達一年對她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尤其緬甸氣候最冷也不會低於20度,San在台灣過年前後冷到受不了,她笑說經過台灣冬天考驗後她好像更強壯了!個性較為保守的關係,San剛到新環境時比較緊張在診間也不敢發問,雖然主治醫師會以英文跟她解釋患者狀況,但醫院主要使用語言仍是中文,訓練開始時的確讓San覺得難以適應。不過,隨著時間過去,San很快的掌握到台灣生活的節奏,雖然想家的時候仍會往南勢角的緬甸小社區找一些熟悉的味道,但已經比剛到時心情要快樂得多。
 
從未離鄉背井的San,克服思鄉之情及語言障礙隻身來台,為的就是家鄉那群等待被治療的唇顎裂患者
San即將於2017年8月完成長庚的訓練,也將加入基金會今年8月底前往緬甸奈比多的義診,她非常期待能學以致用並在自己的家鄉與長庚團隊合作。這是基金會自2004年以來赴緬甸的第三次義診,根據緬甸Central Women’s Hospital的統計報告指出,緬甸唇顎裂發生比例為每700名新生兒會有一位,在緬甸每年會有6,000名唇顎裂新生兒誕生,大多又集中在經濟弱勢家庭。基金會希望以培植當地醫師為主,義診為輔的方式建立起緬甸國內唇顎裂治療模式,讓更多當地的患者恢復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