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年一鄉鎮 偏鄉校園巡迴說故事
「那年,我們開了40分鐘的車到東石一所小學,完成說故事的服務準備離開時,校長召集全校師生在校門口跟我們說謝謝,校長告訴我們,因為學校太偏遠,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是第一個到他們學校說故事的團體,校長除了感謝,更希望說故事的志工媽媽以後還能來。」至今,雲嘉工作站督導艷秋都還忘不了當時校長、老師及學童期待的眼神。
晨光時間故事媽媽來教室來說好聽故事是許多學童最愛的時光!但你知道嗎?台灣很多偏鄉小學,因為資源短缺,很難有這樣的服務進入校園。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雲嘉工作站自106年展開「一學年、一鄉鎮」的偏鄉校園巡迴說故事行動,7年下來已巡迴嘉義縣和雲林縣水林鄉、口湖鄉18鄉鎮各小學。志工陳淑芬說,雖然到偏鄉小學服務路程遙遠,但小朋友聽故事時熱切又專注的眼神,讓她忘記一路上顛簸勞頓,她深信,透過故事能讓小朋友學會「尊重不同生命」、對唇腭裂、小耳症有正確認識,在每個小小心靈種下善的種子,成為愛與包容的實踐與傳遞者。
根據統計,雲嘉地區人口結構以老人居多,缺乏青壯年、再加上很多隔代教養或新住民的家庭特性,地方上召募志工不易,多數公益團體也受困交通因素難以安排前往學校服務。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和市區學校的孩子一樣,有機會透過故事建立「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的生命」的理念,從而認識基金會與顱顏病症,協助國小的顱顏患童能在包容與接納的環境中成長,減少校園霸凌與嘲笑問題,基金會雲嘉工作站展開偏鄉校園巡迴故事行動,最遠甚至到快兩個小時路程方能抵達的阿里山的小學。這些學校不僅路程遠,有些還必須得開很遠的山路才能抵達,雲嘉工作站督導艷秋笑著說:「因為路程太遠,常常抵達目的地,第一件事就是跑廁所!」
蹽水過嶺 把故事說給你聽
因為本身是顱顏家長,淑芬20年前就與基金會接觸,並因為喜歡小孩,104年加入基金會得福故事志工行列,並在106年與其他志工媽媽開始跑偏鄉。小朋友口中「藍藍姐姐」的淑芬說,不同於市區學校大多安排晨光時間進行說故事,偏鄉小學因為路途較遠,大多會安排課堂時間,即便如此,志工媽媽還是得早上7點集合搭上社工的車出發,為了提高成本效益,偏鄉校園巡迴說故事常會上午下午分別跑兩間學校,回到家已經是傍晚了!
儘管辛苦,淑芬卻喜歡到偏鄉校園說故事,她說:「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偏鄉的孩子不像市區的小孩時常有機會聽故事,因此對於我們的到來特別的熱情,反應互動更熱切。」台下孩子純真、真誠的眼神,讓淑芬每每得到滿滿的成就感,把路途上的辛苦全拋到九霄雲外。
淑芬分享一次難忘的經驗:那是一所位在農村的小學,淑芬講了《透明魚晶晶》的故事給小朋友聽,這是基金會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第5屆銀獎作品,故事主角小魚兒晶晶,因為偶然間幫助了受傷的兔子魚和恐龍魚,並且和外表兇惡的獅子魚做朋友,間接地讓自己忘記了外表找到了快樂。淑芬回憶說:「故事說完後,我問小朋友『愛不愛自己』,沒想到竟然有個小女孩搖頭!」下課後,淑芬把小女孩拉到身邊,聊天中知道因為家中長輩傳統重男輕女,讓小女孩得不到家人關愛,淑芬當下鼓勵小女孩可以像故事裡的小魚兒晶晶一樣,用自己的優點去改變現況,原本滿臉失落的小女孩在聊天後終於也露出笑容。
傳遞正面價值觀 啟動改變的開始
得福說故事志工到校園說故事不僅受學生歡迎,老師、校長也都支持,「一學年、一鄉鎮」行動在完成嘉義縣18鄉鎮所有小學巡迴後,113學年雲嘉地區的得福說故事志工開始到雲林偏鄉小學服務,統計2月到6月造訪24所小學,服務131個班級,有2789位學童幸福地享受聽故事時光。督導艷秋說,事後的問卷調查,校方滿意度100%(非常滿意60%、滿意40%),受訪者也全數表達希望繼續接受基金會所提供的說故事服務。
更讓基金會感動的是,很多老師反饋表示,「經由說故事的方式,小朋友更有同理心並尊重他人。」不少老師告訴社工:「得福志工到校說故事,讓學生學習到課堂以外的事物,清楚了解小耳、顱顏受損的不便。對身體外觀有缺失的孩子表現更大的包容心,並且懂得愛護環境和動物,以及幫助同學,對人友善。」看到滿滿的正向回應,所有翻山越嶺的辛苦也都化成甜蜜的微笑。基金會相信,因為這些故事,將讓孩子學會懂得愛與尊重,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