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縫出笑顏 羅綸洲助唇顎裂兒--手術改變孩子一生
2013-03-04
不論是生老病死,你我都得接觸醫生,《蘋果》每逢周六、日推出名醫專欄,由各大醫院推薦各個領域的名醫,讓讀者一窺他們白袍下的寫實人生。
唇顎裂是一種先天性缺陷,9成5以上的患者成因不明,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羅綸洲1998年投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海外義診行列,14年來,足跡踏遍越南、柬埔寨、蒙古等醫療落後國家,手術造福逾1500名唇顎裂小朋友,他說:「看到小朋友勇敢脫下口罩,我比他們還開心!」
羅綸洲從小體弱多病,對醫師既感激又崇拜,也立志要行醫助人,學生時代喜歡上工藝、勞作課的他,考上醫學院後,對手術情有獨鍾,而走上外科領域。
1小時換張新臉
羅綸洲師承長庚醫院前院長羅慧夫,專長顏面顎裂修補手術,在超過50次的海外義診經驗中,羅帶著團隊幫助上千名唇顎裂小朋友重拾歡笑。
羅綸洲說,曾有一位緬甸患者邱小妹,遭受同儕異樣眼光,但因家境清寒無法負擔手術費用,義診團隊只花1個小時,就幫她換了一張「新臉」,邱小妹對著團隊成員突然下跪、磕頭表達感謝,那一幕讓他深受感動,羅說:「原來手術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赴海外傳授技術
羅說,海外義診除了手術治療,最重要是指導當地建立唇顎裂的治療團隊,包括整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和心理輔導師等。他舉越南為例,因太過倚賴外來的醫療資源,導致當地的醫療院所在技術上原地踏步,羅慧夫基金會一度在2007年停止到越南海外義診,直到今年才又恢復。
對病患耐心溝通
羅綸洲強調:「義診不只是給魚(治療),還要教會他們(貧困國家)怎麼釣魚,才能幫助當地民眾。」過去幾年,已有柬埔寨、蒙古等國的醫事人員到長庚接受種子醫師訓練,返國後設置唇顎裂中心,方便患者治療。
今年3歲的陳小弟,媽媽在產檢時發現他有唇顎裂,其父陳國忠在他出生滿月後,就帶兒子到長庚醫院找羅綸洲治療,經開刀後,陳小弟外表幾乎看不出手術痕跡。陳國忠說:「羅醫師很細心,很謝謝他讓兒子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彌補我們心中的虧欠。」
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系6年級的劉彥君,跟著羅在長庚實習,她說,羅對病人很有耐心,可以將艱深的醫學知識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讓患者聽得懂,提升醫病之間的信任感,這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記者蔡明樺
羅綸洲小檔案 56歲
婚姻:已婚,育有1女2男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暨聖路易兒童醫院臨床研究員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顱顏中心主任、國際模擬手術醫學會理事長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主任
專長:美容手術、顱顏重建、唇顎裂整形
興趣:踏青、騎單車
資料來源:羅綸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