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彌補:2019印尼顱顏醫療團隊培力計畫圓滿成功

【記者: 婉如_報導】
2019/11/27


由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辦,並與印尼雅加達吉布托孟嘉古蘇孟醫院(Cipto Mangunkusumo Hospital)、龍目島(Lombok)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Universitas Mataram Rumah Sakit)合作辦理「用愛彌補:2019印尼顱顏醫療團隊培力計畫」,由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羅綸洲部長領軍,成員包括周邦昀醫師、盧亭辰醫師、麻醉部林彥助醫師、施博夫醫師、林紬絹護理師、李秋慧護理師、開刀房藍靜宜護理師及游景蘭護理師及基金會國際合作組李尚林副主任、卓明慧專員一行等11人,於2019年11月18日至23日前往印尼雅加達及龍目島,共完成27例唇顎裂患者示範手術,並進行3場唇顎裂醫療工作坊和衛生教育講座,約計150名印尼當地醫療人員及唇顎裂家長參加,期能提升當地醫療技術和品質,並嘉惠當地唇顎裂患者。



比例懸殊的醫療缺口

龍目島位於巴里島東方30公里,近年來因風景優美而成為觀光勝地。龍目島人口約320萬人,約為台北市人口的1.2倍,但全島卻只有1位整形外科醫師,醫療資源嚴重不足;許多唇顎裂患者依賴外國義診團提供免費手術,但卻因為義診手術品質參差不齊,患者手術後依舊無法享有正常生活,苦不堪言。為了幫助當地廣大的唇顎裂患者,本會所培訓的整形外科種子醫師烏木(Dr. Umu Istikharoh)2018年在長庚醫院受訓完成後回到龍目島,期複製台灣經驗來建立當地唇顎裂醫療團隊,並與本會合作在當地推動唇顎裂培力計畫,進行醫療講座及示範手術。本次活動於11月19日至22日期間於龍目島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唇顎裂示範手術及工作坊,共完成27例手術。



開壞了比不開更糟

在台灣,唇顎裂患者的唇裂修補手術僅需一次即可獲得良好的癒後效果;但在印尼,由於缺乏醫療資源及醫療技術不佳,術後效果很差,很多患者都需要再接受第二次的手術修補,然而第二次修補手術後的效果還是遠遠比不上第一次就開好的手術成果。在本次義診過程中,就發現有高達10%-15%的患者,曾接受當地或其他海外義診團進行過第一次手術,但術後成果不佳,不僅沒有改善他們的外觀,反而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嘲笑與霸凌。



鈕吉哈德(M. Nurjihad Alhag)是一位雙側唇顎裂的七歲小男孩,今年剛上國小一年級,爸媽都是當地的老師,教育水準頗高。鈕吉哈德在6個月和1歲半的時候,由於當時龍目島尚未有會開唇顎裂手術的醫師,因此他的爸媽千里迢迢帶他去峇厘島,讓當地的印尼醫師做唇裂和顎裂修補手術;然而,千里迢迢的奔走,卻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術後,鈕吉哈德的嘴唇形狀很不自然,門牙外露外翻,就是一個典型的「兔寶寶」,這樣的外觀也讓鈕吉哈德飽受霸凌,經常被朋友和同學嘲笑他的嘴巴長得像怪物,讓他覺得很自卑,一直問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再做一次手術?主刀醫師羅綸洲醫師表示,像鈕吉哈德這樣的患者在印尼很多,多半是因為第一次手術的技術不好,加上沒有矯正牙科術前治療(NAM)的輔助,使得手術後的外觀很不好看,患者必須再進行第二次手術來改善外觀,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讓患者和家長飽受心理壓力。



鈕吉哈德經過台灣義診團兩個小時的手術之後,嘴唇的外型已經明顯改善,門牙也不再外露,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帥哥了!鈕吉哈德也很開心,他在學校最喜歡歷史課,以後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成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教士,相信他在阿拉的保佑下一定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好孩子。



教學相長 為當地播下傳承的種子

印尼的醫療資源不足,全國整形外科醫師不到200名,遠遠不足以應付每年將近一萬名的唇顎裂新生兒,因此,培訓當地醫師讓他們擁有足夠的醫療技術,是當地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本次的培力計畫除了唇顎裂義診示範手術之外,也舉辦2場醫療人員工作坊,由台灣資深外科醫師擔任講師,分享台灣唇顎裂治療經驗,藉此提升當地醫療人員的治療水準。11月18日於雅加達吉布托孟嘉古蘇孟醫院(Cipto Mangunkusumo Hospital)、11月22日於龍目島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分別由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盧亭辰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羅綸州醫師主講,分享台灣的唇顎裂治療的經驗與成果,包括治療期程、手術方式、困難個案的分享等,共有約100名醫療人員、醫學生、當地衛生官員參加,聽眾對於台灣的唇顎裂治療技術及團隊治療理念都表示印象深刻,在座談期間許多印尼醫師也提問關於二期修補手術、手術後疤痕預防、語言治療等問題,羅綸州醫師和盧亭辰醫師也都一一詳答。


家長觀念攸關孩子的術後成果

印尼當地除了醫療資源不足之外,患者缺乏正確和即時的醫療資訊也是嚴重的問題,例如這次活動中有一位10個月的小寶寶名叫迪茲雅克(M. Dzaky R.),患有顎裂,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他的爸媽對於唇顎裂一無所知,寶寶出生之後也沒發現他患有顎裂,是等到寶寶喝奶時,母奶從鼻子溢出後,才驚覺他的軟顎上方有一個洞,這才趕緊到處打聽治療的方法,最後找到義診團而來報名。類似這樣的患者,在龍目島非常常見,因此為了推廣唇顎裂的衛生教育資訊,更為了能讓手術成果更為良好,本次活動由本會和雅加達吉布托孟嘉古蘇孟醫院共同合作,在11月22日於龍目島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舉辦唇顎裂家長衛教講座,由雅加達團隊介紹唇顎裂的基本觀念,例如唇顎裂是可以被治療的、唇顎裂的治療方法、以及口腔清潔的重要性等,另外長庚醫院盧亭辰醫師也現場示範手術後的照護方法,包括傷口清理和飲食原則等,期能透過家長與醫護人員的配合,一起為唇顎裂患童的手術成果來努力,現場共有約50名患者家長參加。





龍目島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是當地最大的大學所新成立的附設醫院,2018年開始正式提供醫療服務,該院院長塔費克醫師(Dr. Ahmad Taufik)對於來自台灣的援助非常感謝,該院計畫明(2020)年年底將啟用顱顏中心,並計畫派遣矯正牙科醫師、語言治療師及臨床協調員前往台灣受訓,塔費克院長也邀請台灣團隊明年再次前往龍目島,繼續以培力計畫協助該院成立顱顏團隊,期望可以引進台灣的唇顎裂治療技術,嘉惠當地廣大的顱顏患者。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及長庚醫院顱顏中心自2000年起,陸續培訓12名印尼籍種子醫療人員,包括5名外科、4名矯正牙科、1名麻醉、1名護理、1名語言治療等,並和雅加達、萬隆和龍目島的醫院合作,建立當地顱顏種子團隊,同時與外交部與衛生福利部共同成立之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合作,自2015年起於南蘇拉維西省、東蘇拉維西省及龍目島進行5次唇顎裂義診,共提供159例免費唇顎裂手術給當地貧困患者,幫助當地患者重現笑容,改變人生。本次活動特別感謝衛生福利部與外交部駐印尼代表處及駐泗水辦事處協助,包括醫療文件核發、印尼機場通關等事宜,活動順利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