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他們面對外界眼光時,有的孩子會選擇低頭避開,於是成了「低頭兒」。(圖片提供/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當「低頭族」碰上「低頭兒」,會迸出什麼火花?平時是重度使用手機上網的人,常被戲稱為「低頭族」,同樣也有低頭困擾的還有一群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他們面對外界眼光時,有的孩子會選擇低頭避開,於是成了「低頭兒」。由臺灣大學的學生團隊發起公益計畫,並自行開發的「抬頭大師」APP,希望幫助「低頭兒」重建自信,抬頭展露笑容。

團隊成員陳儒元表示:「我自己原本是重度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除了常常用手機處理學校社團及課業的大小事,平常就算沒事的時候,也會隨手滑手機瀏覽Facebook動態。」

過度使用手機 常導致肩頸僵硬、手腕肌腱發炎

由於過度使用手機,年紀輕輕的大學生開始出現肩頸僵硬、手腕肌腱發炎等後遺症。團隊成員陳慈莉表示:「過常使用手機上網讓我與一些朋友正視到,過度依賴手機將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及人際關係。」

陳慈莉在查找改善低頭族的相關資訊時,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網站看到世界上有一群孩子因先天頭顱或臉部缺陷,外表與一般人不同,面對外界眼光有的孩子選擇低頭避開,成了「低頭兒」。學生認為可將「低頭族」與「低頭兒」互相結合,同時幫助這兩群人都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