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鍾翠珠台北報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31)日假臺北市客家文化會館)舉辦「小耳症醫療講座」,邀請到國內小耳症外耳重建權威—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潤茺醫師,及關心小耳症患童聽力問題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詹凱傑醫師與會外,更有多位已完成外耳重建、聽力重建的小耳症青年與會,要與關心孩子外觀、聽力重建問題的50個小耳症家庭、近150人分享術後經驗,幫助他們做出最佳抉擇!

由於小耳症於產前檢查時不易判斷檢出,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得知孩子為小耳症患者,得知時的震驚與對孩子不可知未來的擔憂心情,往往讓父母輾轉難眠,更有部分父母抱著滿月後「小耳朵」會自己長大的期待心情,一天一天數著孩子滿月時刻的到來,直到就醫確診後才放棄這樣的期待。

為了協助小耳症患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1999年起即開展小耳症服務,透過新生兒通報系統、小耳症醫療講座、小耳症家庭聯誼會等服務,協助小耳症新手父母了解孩子就醫、聽力保健及親職教養等訊息,並透過各項社工方案,例如兒童夏令營、術前準備團體、兒童自信團體等,陪伴小耳症病童度過等待手術前的成長時光,協助他們接納自我、快樂自信的長大。

小耳症外耳重建方法可分為自體移植與人工材質兩種,早期國內患者均選用自體移植的方法,重建外耳的外觀與正常耳相差無幾,但為了讓肋骨長到足以取用的程度,患者必須等待至10歲,並需經歷兩階段的手術,才能完成外耳重建。

近年因人工材質MEDPORR品質的提升,降低了過往人工材質容易外露的比率,因此也逐漸成為小耳症外耳重建的新選擇,同時也讓手術年齡可提前至五歲左右。提前的優勢,使得不少擔憂孩子上小學後容易因外表的不一樣而遭受霸凌的父母,開始考慮選用MEDPORR作為孩子外耳重建的方式,因此,這次的小耳症醫療講座,吸引了近30個5歲以下小耳症患童的家庭報名,可見父母對外耳重建手術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