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頭又高又扁 寶寶顱縫提早關閉恐影響腦部發育

長期擔任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工的吳媽媽,在女兒吳小妹出生後,發現她的眉骨凹陷、頭又高又扁,最終確診發生率僅2.5至15萬分之1的多條顱縫早閉症。醫師為寶寶鋸開頭骨,趕在大腦發育黃金期前把頭骨擴張,盼讓吳小妹正常長大。

人類頭骨上的顱縫分為前額顱縫、冠狀顱縫、矢狀顱縫及人字顱縫,其中前額顱縫約在出生後7至8個月癒合,其他則是成年之後才會癒合。任何一個顱縫提前癒合,即為顱縫早閉症;多個顱縫提前癒合,即稱為多條顱縫早閉症。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顱顏外科主治醫師盧亭辰表示,顱縫早閉症發生原因不明,在亞洲的發生率約萬分之3,台灣1年約有20-30例;多條顱縫早閉症較少見,部分是基因突變造成,個別發生的機率僅2.5至15萬分之1,台灣每年僅1-2例。

盧亭辰表示,令人擔心的是,這類寶寶會因為頭骨無法正常生長擴大,影響腦部發育,甚至可能造成水腦症、小腦脫垂、眼框骨過窄造成眼球突出、臉部發育不良造成呼吸道狹窄而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而克魯松氏症、愛伯特氏症,Pfeiffer氏症候群等罕病,都屬於多條顱縫早閉的疾病。

以吳小妹為例,媽媽看到她眉骨凹陷、頭既高且扁,跟其他寶寶不一樣。因接收過不少醫療新知,她及早帶女兒治療。在長庚醫院公益基金、羅慧夫基金會的資助下,吳小妹在10個月大時接受手術,讓頭型恢復正常。半年後,需再進行前額塑型手術,才完成全頭顱骨的治療。

盧亭辰表示,多條顱縫早閉症患者往往因腦壓高、頭骨薄,不會在1歲前就進行頭骨擴張手術。然而1歲以前,寶寶大腦會成長3倍,是腦部發育的黃金期,透過頭顱擴張牽引器的協助,可將手術提早到6個月到1歲間,讓腦部正常發展。

在手術的過程中,醫師會將頭骨鋸開,植入頭顱擴張牽引器,讓頭骨慢慢生長,幾個月後取出牽引器,寶寶也需持續追蹤至18歲。盧亭辰提醒家長不要沮喪,經過治療的寶寶還是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有個快樂童年、可期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