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冰桶挑戰公益活動席捲全球,讓關懷漸凍人團體善款不絕;但不少其他公益團體今年則進入了募款寒冬。漸凍人協會原本一整年的募款目標,今年一個月就達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卻說,今年是成立廿五年來募款最慘淡的一年。

「希望公益年曆賣得好,補助經費缺口。」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昨天表示,今年由於受到高雄氣爆、冰桶挑戰、實質薪資倒退等因素,基金會對外募款顯得特別艱難,連國際援助也只募到了往年的十分之一。

全台約二、三萬名唇顎裂、小耳症或顱顏缺陷患者,九成仰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提供醫療補助、交通費、幼教費用、獎助學金等。

王金英說,有些患者的唇鼻整形被認歸類為美容手術,健保不予給付;小耳症患者耳骨重建,一隻耳朵約八十萬元,基金會每年預算要六千萬才夠支應,但截至目前只募到三千萬,所募金額較往年縮減百分十五至廿。

因「冰桶挑戰」受到關注的漸凍人協會,善款送暖則源源不斷。漸凍人協會秘書長林韻茹說,往年三千萬的年度募款目標,今年一個月就達到,終於可以啟動過去想做但未能實行的「漸凍人照護計畫」,包含協助機構建置足夠的專業人員、居家喘息服務等。

眼看漸凍人募款的「磁吸效應」,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只好呼籲民眾發揮愛心、踴躍認購二○一五年公益年曆義賣。新的年曆主題訂為「BEYOND超越突破」,以自我超越為核心,選取十二名唇顎裂、小耳症或顱顏患者的作品結集而成。

其中一位主角是就讀小學五年級的汪庭宇,自出生就患有巨型黑色素細胞瘤,右眼眼皮下垂已無法睜開,右耳也失去聽力,她以畫作「克服恐懼玩接球」獲選。

汪庭宇表示,小學一、二年級時,打籃球總是無法正確判斷球的距離,非常害怕被球打,「玩籃球變成玩躲避球。」但她終於克服障礙,如今可接球、運球、投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