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新聞/今日新聞】「真面目」上課引發焦慮 專家籲準備好再脫口罩
「真面目」上課引焦慮 專家給建議
[NOWnews今日新聞]指揮中心昨(9)日宣布鬆綁室內口罩政策,教育部將自3月6日起,配合放寬各級學校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但過去3年學生都戴著口罩上課,突然要以「真面目」示人,可能產生容貌焦慮或同儕壓力。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建議家長先和孩子溝通是否要脫口罩,做好準備再脫;另外,孩子要學習對自己有信心、學會喜歡自己,就不用在意他人眼光。
教育部定於3月6日起於各級學校、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補習班,實施室內空間原則「自主佩戴口罩」措施,但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比照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之規定,仍「應戴口罩」。此外,考量學校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許多學生3年來戴著口罩,未見過教師與同學的「真面目」,一旦宣布解禁,恐有容貌焦慮的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天強調,確實會有一段需要調適的過程,口罩鬆綁後也應互相尊重,若還沒準備好,想繼續戴口罩,應給予尊重。
陳依伶表示,許多學生可能對於疫情仍有擔憂、不習慣脫口罩跟同學互動、或有容貌焦慮、擔憂排擠等問題,建議家長先和孩子溝通,了解其想不想脫口罩的原因,等孩子做好準備,再脫口罩上課。
對於有容貌焦慮的學生,她建議大家回想過去3年與同學互動的美好經驗,脫口罩仍能延續過去的情誼,即使脫了口罩「你還是你啊!」要學習對自己有信心、學會喜歡自己,就不用在乎別人眼光,畢竟有時候別人的眼光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對於有小耳症、唇顎裂等顱顏缺陷的孩子,可能會擔憂脫口罩後,引來同學異樣眼光。陳依伶說,孩子們通常是因為不了解而嘲笑或霸凌,建議家長先做親師溝通,讓教師協助孩子向同學自我介紹,讓同學了解自己的狀況,很常聽聞國小生知道顱顏缺陷孩子曾做過手術,反而盛讚他很勇敢、好厲害,一躍成為班上的「小勇士」,透過「主動出擊」的方式,翻轉弱勢情境。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表示,校園室內口罩令3月6日鬆綁,在開學後有近1週的準備時間,校方有較充足時間能向學生說明新防疫政策。但許多學生擔心,口罩令鬆綁後若仍戴著口罩會不會被同學覺得「很奇怪」,甚至發生排擠、霸凌。
青民協呼籲教育部與指揮中心加強溝通,別讓擔心疫情或還未適應的學生,因為戴口罩而遭到不合理對待,並舉例,2020年疫情之初,有小男孩因為戴粉紅口罩上學而遭到嘲笑,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全體戴上粉紅口罩,力挺小男孩,引起社會各界同步效法,便是非常好的社會溝通範例。
青民協說,許多學生3年在學期間都沒見過同學的「真面目」,突然要脫下口罩難免緊張,教育部在鬆綁前的緩衝階段,應給予校園行政人員與教師更多支持,引導學生討論「戴著口罩的感受」、「放寬是否會有焦慮」,與學生一起建立逐漸鬆綁的心理準備,共同面對疫後的正常生活。
高中生YKS則說,樂見政策鬆綁,因為夏天戴口罩真的很悶熱,而且吃飯、戶外課,或跟同學出遊時,早已見過彼此真面目,對外貌在意的同學,即使戴口罩,「妝也是畫好畫滿」,脫口罩反而不用再擔心妝花了;但她擔心疫情,再加上戴口罩已成為習慣,還是會再觀察一陣子,才會脫口罩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