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如(左)上台介紹自己,簡單清楚的發聲讓陳媽媽覺得耳中聽到的是非常珍貴的天使音!(包克明翻攝)

【on.cc東網專訊】 新生兒若發育良好,多數人在滿周歲時幾乎就已經可以清楚說一句話。現年3歲半的陳姓小女童「小柔」是1名顱顏兒,2歲多還無法開口說話,仍只會單音的發聲。她今天上午在母親陪同下,上台說了「大家好,我是小柔」,清楚的發音,讓陳媽媽當場飆淚,直呼「好開心又好驕傲」,感謝醫師和專業語言治療課程老師的幫忙。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中部分會上午10點假台中市救國團1樓大會議室舉辦「愛的嘰哩呱啦—中部語言成果發表會」,現場共有30個顱顏家庭,近百人出席。在中部4個定點式語言治療服務下,共有25位顱顏患童的語言構音明顯進步,讓他們從「害怕別人聽不懂而不敢說」的挫折,進而可以自信大聲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陳媽媽表示,出生後,原本以為小柔接受顎裂手術應該就雨過天晴,可以放心了!但小柔的發聲能力,始終沒有甚麼突破,一直到一次基金會的義診活動,當時2歲多的小柔,被發現發聲狀況實在「不對勁」,並安排她接受語言治療的課程,雖然目前她仍只能開口說上一小段的短句,但這樣的進步,聽在她耳中就像天使的聲音,是非常珍貴的。
台中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李琇菁表示,當初在社工提醒與努力連結早療資源後,小柔在課堂中不說話就是不說話,甚至讓社工與語言老師非常擔心,多次特別開會討論:孩子怎麼了?但無論老師如何努力教學,小柔依然緊閉著嘴巴,一點也沒有要開口說話的跡象。
李琇菁說,不放棄的語言老師依然持續幫小柔上課,努力播下說話的種子,在半年10堂課的努力下,小柔從不說話到目前可以上台進行簡單句子的仿說,其實也為努力不懈的團隊注入了1劑強心針!她也為見證小柔的進步感到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