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幻想」朋友陪渡小學適應期 小五生繪本得首獎
「幻想」朋友陪渡小學適應期 小五生繪本得首獎
2019-12-08 13:49聯合報 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國小五年級的承鴻,小一時因為不適應校園生活,因此幻想出一個穿著藍色吊帶褲的朋友陪他上課,課程太無聊時會陪他聊天。承鴻將這樣的經驗畫出來,參加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舉辦的第22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獲得金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已是第22屆,主要是讓兒童能夠「喜歡自己,並且尊重不一樣的朋友」。這屆徵稿主題為「誰是我的好朋友」,共有112投稿作品,10件作品入圍,最終選出金、銀獎各1名,佳作3名。
其中,承鴻以《透明人》畫出自己的好朋友是一個幻想出來、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聊天、分享喜怒哀樂。承鴻媽媽表示,承鴻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因為從幼稚園都是動手做的課程,變成需要安靜專心聽講,加上課程難度加深,因此有些適應不良。因此承鴻「想像」出了一位穿藍色吊帶褲的朋友,和他有一樣的心境,陪他度過小一生活。
但是到了小學四年級時,當媽媽提起這位「好朋友」時,承鴻卻表示他「忘記了」。因此媽媽便提到可以用這個經歷作為創作構想,畫出這個繪本。
研究指出,三至七歲的孩子,約65%曾有過「幻想朋友」。孩子的「幻想朋友」是自我投射,透過這個朋友,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林口長庚醫院職能治療組長黃恢濤表示,孩童從兩歲半到三歲便會開始玩起「假扮遊戲」,有些孩子會創造出想像中的同伴,和它說話、一起玩,是傾訴祕密的知己;也有些孩子則是會明顯偏愛某樣玩具、物品或是寵物,認同為親密的友伴,有時會對其「自言自語」,這都是極為正常的表現。
黃恢濤表示,當小朋友有這樣得幻想時,可能表示他有所依賴,因此當家長聽到孩子有這樣的「幻想朋友」時,不需要急於否定它在現實中的存在。可以和孩子聊聊「幻想朋友」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幫助,並從這些面向去幫助孩子,當孩子不再依賴時,這樣的幻想便會逐漸消失。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則表示,通常面臨環境、生活轉變時,小朋友可能會出現這類的幻想,若是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懼於上學、晨昏顛倒或是課業突然變差等,都不需要過於擔心。另外,張自強從「人-樹-房子」畫圖測驗來分析承鴻的畫作表示,圖中人物臉帶微笑,表示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互動的時候很開心,且「幻想朋友」外框是虛線的,表示承鴻知道這是一個虛幻的人並不是實際的人。
羅慧夫基金會將本屆得獎作品製作成繪本,並於12月9日起開放民眾限量免費索取,可上官網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