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如/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電機系四年級的林柏詠表示,很慶幸從小跟父母一起當志工,幫助別人時,我們會感到快樂與滿足。


中央大學電機系四年級的林柏詠曾因唇腭裂被同學笑稱「佛地魔」,從出生至今動過五次手術,印象最深刻的是正顎手術後,長時間無法開口說話,只能吃流質食物,情緒變得敏感反應大,母親聽不懂他想表達的意思而生氣落淚,事後回想才知照顧病人很辛苦。所幸父母總熱情帶著他當志工,助人獲得快樂與滿足,讓柏詠更有能量面對各種挑戰。

相關新聞:感冒藥隨便吃會傷肝! 該怎麼吃 食藥署教你3撇步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日舉辦「顱顏家庭年會暨獎學金頒獎典禮」,其中,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鄭宇傑(小耳症 21歲)、中央大學電機系四年級林柏詠(唇腭裂 21歲)、台北大學財政系四年級胡乃文(顎骨異常 21歲),雖然不同病症,但都曾因為外表而遭遇到不友善的對待。

柏詠動過唇補手術、腭補手術、植骨手術、正顎手術、唇鼻整形,雖然是手術室的常客,但他坦言,每次動手術都還是會害怕。柏詠榮獲五次基金會頒發的獎學金,未來有意報考成大醫療資訊所,他說:「很感謝基金會連續幾年的鼓勵與肯定,讓我更有能量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將來我也會去幫助別人,就像基金會幫助我們一樣。」

台大政治學系碩士班鄭宇傑(23歲)是小耳症患者,回憶起成長歷程,他說,小時候非常害怕換新班級或到一個新環境,因為得再一次面對他人的疑問和眼光;假日也不喜歡出門,總覺得陌生人會一直盯著他看,很不自在。

猶記國小一、二年級,當時為了防範SARS必須戴口罩,然因口罩無法順利掛在耳朵上必須改用綁帶式口罩,擔心招致更多異樣眼光,讓宇傑相當抗拒出門。國中二年級時,他用自己的肋骨重建了耳朵外觀,回憶起當年的心情:「開刀當下非常緊張、不安,但其實更多的是不滿,其他同學都可以正常去學校,我卻得在醫院接受手術。」

多虧父母的陪伴與照顧,宇傑總是抱持著明天一定會更好的心態,接受治療上的挑戰。媽媽也不斷鼓勵他,如果能在自己專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就無須太在乎外表與別人不同,別人會更看重他的專業能力。宇傑的是夢想擔任政治科學的大學教授,去年考取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班,今年轉考至台大政治學系碩士班,一步步朝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