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募款記者會,執行長陳依伶(右一)於會後受訪時,分享與病童的感人互動。記者林琮恩/攝影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募款記者會,執行長陳依伶(右一)於會後受訪時,分享與病童的感人互動。記者林琮恩/攝影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募款記者會,執行長陳依伶於會後受訪時,分享與病童的感人互動,一位自己還是小社工時服務的對象,近期來電表示已經結婚,邀請出席婚禮,也有病童已經為人父母,笑稱自己「升級姨婆」,呼籲全台顱顏新生兒,盡早加入基金會接受服務,未來也能自信長大。

台灣顱顏醫療技術成熟,多數病童在接受手術後,能與一般孩童一樣擁有可愛外觀。不過,陳依伶說,父母在產檢發現罹病後,決定是否生下孩子前,仍有許多擔心、猶豫,基金會志工會在醫院秀出經過手術的病童照片,告訴家長治療後孩子也能一樣帥氣,「更重要的是,希望婦產科醫師能夠一起鼓勵新手父母,幫他們增添信心。」

陳依伶表示,基金會服務依照年齡曾有不同服務,以獎學金發放為例,從國中至博士班都能獲獎,近期自己在北中南各地頒獎,確實有不少博士班獲獎人,「可見顱顏寶寶,可以比我們更優秀。」基金會也提供兒童夏令營、語言治療師等服務,幫助病童適應社會。

唇顎裂病童扉扉母親,時隔17年再次懷孕,卻發現孩子罹患先天疾病,坦言最初有些害怕。父親則表示,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測後,發現孩子罹患唇額裂,自己連午飯都等不及吃,就駕車前往基金會在中部的分會諮詢,解開對於醫療、照護的疑惑後,才決定生下孩子,經過縫唇手術治療後,扉扉上周已經拆線,目前正重新適應喝奶。

「顱顏父母常擔心自己照護方式是否正確,回到家中還在想,剛剛餵奶的方式對不對?」陳依伶指出,顱顏新生兒依照診斷不同,有不同治療需求,以唇裂病童為例,需要在出生3個月內接受縫合手術,此前必須學會使用特殊奶瓶喝奶,才能累積足夠營養面對手術,基金會照護員經過培訓,可為父母示範相關器材使用方式。

陳依伶表示,基金會2019年起,提供「顱顏新生兒到宅喘息照顧方案」,對象以1歲以下嬰幼兒病童為主,由喘息照護員至家中提供服務,已服務超過224個新手顱顏家庭,超過417場次。目前全台共有超過30名照護員「待役中」,他們都是顱顏病童家長,經醫療人員、社工等專業培訓後,至病家示範照護技巧,因親身經歷照護過程,更能理解爸媽痛點,並成為傾聽、陪伴的角色。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正進行募款計畫,共計需募集1000萬元,用於新手父母諮詢、顱顏家庭心理關懷、經濟補助、獎助學金等項目,即日起只要單筆捐款580元以上,將贈送限量設計的春聯及紅包套組,送完為止。「做好事 過好年」募款活動網址:https://neti.cc/Y7q450e

唇顎裂病童扉扉一家。記者林琮恩/攝影

唇顎裂病童扉扉一家。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