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羅慧夫辭世》台灣整形外科之父嚴待學生 轉頭卻是病人的慈祥「羅爺爺」
▲羅慧夫醫師一生奉獻給台灣醫界。(照/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一生奉獻給台灣醫界的羅慧夫醫師,在美國過世,享壽91歲。消息傳回台灣,不少昔日的學生都痛哭流涕,因為羅慧夫不但是「台灣整形外科之父」,一手建立制度,學生遍滿全台,對學生更一律以「no excuse(別找藉口)」最高標準要求,但嚴師的他,面對病人卻總是親切堆滿笑容,甚至自掏腰包助貧童。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4)日證實創辦人羅慧夫因年紀老邁、心肺衰竭於美國時間3日凌晨3點過世,基金會將擇期於台灣舉辦追思會,緬懷其對台灣及顱顏患者的貢獻。
羅慧夫出身美國,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1960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6年,同年轉任長庚醫院院長,1989年12月捐款300萬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並關懷唇顎裂暨顱顏患者,直到1999年退休返美,有近40年青春是在為台灣病人奉獻。
國內整形外科名醫、前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曹賜斌就是羅慧夫在長庚時的學生,他直嘆,羅慧夫不但是永遠的恩師,更是嚴師、嚴父,第一時間聽到惡耗當下痛哭不已。
曹賜斌回憶,長庚體系醫師幾乎都是羅慧夫的學生,當時外科在燙傷、顯微手術等領域中,就屬羅慧夫的顱顏整形團隊是最嚴格的,因為他以美國最高標準的「no excuse(別找藉口)」要求學生,學生不能說不,只有全力以赴完全要求。
羅慧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即使當年曹賜斌已升任高雄長庚科主任也未改變,曹賜斌說,當時羅慧夫每周會南下2天督軍,每天早上查房一律要求科主任自己報告所有病人狀況,對學生的要求永遠不放鬆。
可面對病人,羅慧夫卻是最慈祥的醫師,親切、臉上永遠堆滿笑容,曹賜斌回憶,過去診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老是抱著羅慧夫喊著羅爺爺,羅慧夫無私照料唇顎裂病童,甚至遇到貧困家庭付不出醫藥費,礙於醫院規定,他往往都自掏腰包幫病人付錢,以身教而非言教,讓人感受到上帝的愛由羅慧夫身上傳遞出來。
羅慧夫醫師生平大事紀:
一九二七年 六月廿九日生於美國愛荷華洲(Iowa)橙鎮(Orange City)。
一九五○年 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醫學院(Iowa University,College of Medicine)就讀。
一九五四年 醫學院畢業,與白如雪結婚。
一九五八年 接受台灣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邀請,舉家遷台。
一九五九年 九月廿八日全家來台,第二天馬上去學台語。
一九六○年 擔任馬偕醫院院長(直到一九七六年)。
一九六六年 羅慧夫任命張錦文為台灣第一個醫院行政副院長;同年創設小兒痲痺重建中心及唇顎裂治療中心。
一九六七年 設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12床。
一九六八年 設立燙傷中心,就至來自全台的燒燙傷患者;籌募新台幣一百萬元成立特別基金,診療兔唇兒童、燙傷兒童及嬰幼兒整型。
一九六九年 三月創立東南亞第一處「自殺防治中心」,隨後發展成「生命線」,為台灣最早的心理諮商專線;二月淡水馬偕分院與馬偕護校破土興建;馬偕生命線成立。
一九七一年 成立台灣第一個燙傷病房。
一九七四年 開創「身心內科」強調身心並重,精神、肉體兼顧的醫療觀念。
一九七五年 馬偕生命線脫離馬偕醫院,向政府立案成立「台北生命線」,為台灣各地「生命線」的濫觴。12/31卸任馬偕院長
一九七六年 羅慧夫離開馬偕醫院,轉任長庚醫院擔任第一任院長兼整形外科主任。
一九八一年 獲頒長庚醫院永久榮譽院長。
一九八三年 羅慧夫獲頒西北學院(Northwestern College)傑出校友獎(Outstanding Alumnus Award)。
一九八四年 五月成為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 Surgeons)的會員。
一九八七年 長庚醫院顱顏中心成立
一九八八年 羅慧夫夫婦二人得到母校侯普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
一九八九年 十二月捐出十萬美金,約新台幣三佰萬元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一九九三年 獲「吳尊賢愛心獎」
一九九四年 獲頒國際整型外科最高榮譽的麥林尼克(Maliniac)特殊貢獻獎。
一九九六年 榮獲台灣「醫療奉獻獎」
一九九九年 十一月二日李登輝總統在總統府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十一月三日衛生署長詹啟賢頒「一等衛生獎章」。
一九九九年 從長庚醫院退休回美國後,仍然到落後國家從事唇顎裂義診與教學工作。
二○一七年 榮獲第九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
資料來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照片來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