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他徒步461公里向小耳症父親道歉 募7.6萬為顱顏患者發聲
22歲青年徐士哲耗時26天徒步西台灣,沿途向路人介紹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疾病,並透過這趟旅程向小耳症父親徐仲明道歉。(李念庭攝)
台灣平均每5000人就有一人罹患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6)日舉辦「因為愛,所以完整」為顱顏患者徒步之旅分享會,22歲青年徐士哲和女友徒步26天,從台北走461公里到屏東,沿途向路人介紹顱顏病症,希望減少社會因不認識顱顏疾病而產生的不友善,同時將這趟旅途獻給小耳症父親徐仲明。
徐士哲回憶,小學二年級園遊會時,不懂事的他為了招攬生意,向同學們炫耀爸爸只有一隻耳朵,爸爸當下有點措手不及,但仍微笑應對。直到放學路上,爸爸才一改平常風趣形象,嚴肅告訴他,除非是患者本人主動分享,不然旁人用幽默方式介紹或詢問,「對顱顏患者都是二度傷害」。
長大後,徐士哲也慢慢發現,其他先天性顱顏患者也曾遭遇社會異樣眼光,因此大學剛畢業的他,決定趁暑假展開徒步西台灣之旅,讓更多人認識顱顏疾病,同時也替小學的自己向父親道歉,「多一個人認識顱顏病症,就能減少一次的不友善的狀況發生。」旅程途中,徐士哲和女友經歷腳底起水泡、中暑、曬傷脫皮,甚至遇到凱米颱風,最終成功在父親節前夕走完461公里、募得7.6萬。
徐士哲父親、今年51歲的小耳症患者徐仲明說,自己出生時左耳只有耳垂、沒有聽覺構造,45年前接受羅慧夫醫師治療,經歷三次手術,成功拿肋骨來重建外耳,完成外耳重建手術。徐仲明坦言,顱顏患者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遇到過不友善的言語、甚至遭霸凌,但他希望患者不要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因爲「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也期望大眾能用更開闊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人。
徐仲明2017年退休後投入基金會活動,他分享,曾在活動中遇到一對剛生下小耳症寶寶的父母,見他們愁眉苦臉,徐仲明便自信向他們介紹自己也是小耳症患者,鼓勵他們「先天缺陷不是阻礙、也不需要因此自卑」,希望他們能正向面對孩子,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下長大,這對父母才終於露出笑容。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說明,小耳症是台灣第二常見的先天性顱顏疾病,影響範圍包括外耳缺陷、內耳耳道狹窄或缺少耳道,台灣每年平均約有30至40位小耳症新生兒。但台灣顱顏醫療技術精湛,小耳症可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耳道重建手術改善聽力,也能透過外耳重建手術改善外觀,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陳依伶指出,目前部分小耳症可以透過產檢發現,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也與醫療團隊合作,提供全方位衛教與後續治療資訊,給予父母支持和協助,同時提供經濟弱勢顱顏家庭經濟補助;此外,基金會更致力於顱顏孩子的「社會適應」,透過舉辦活動,告訴他們怎麼喜歡自己、建立自信,幫助他們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