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13/06/03 21:32》

 顱顏患者在成長過程中不時遭遇到「異於常人」的挑戰,劉欣、黃妤庭、江欣怡、 Thomas昨天在「迎面闖關」新書發表會上現身說法,鼓勵患者培養開朗樂觀的心態,面對被「注目」或被「嘲弄」的試煉,勇敢追夢、創造精彩人生。


 台灣顱顏醫療技術已相當成熟,手術後顱顏患者的外表幾可與一般人無異,不過,顱顏患者在融入新團體,進入學校、社會,或接觸陌生人時,與眾不同的外觀或語言,仍必須面對被「注目」或被「嘲弄」。


 劉欣是右側小耳症患者,目前就讀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一年級, 6年前報考台東體中,進入中學後,曾因右側小耳症備受嘲笑,如今她完成外耳重建手術,也一路闖進國際比賽,拿下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青少年女子銳劍的銅牌,更在 2012年成為總統教育獎的得主。


 剛舉行鋼琴獨奏會的黃妤庭也是右側小耳症患者。她右耳聽不見,可是從小到大,她沒有向任何鋼琴老師透露這個秘密,只希望老師把她當成正常的學生看待。如今已完成小耳症外耳重建手術,將升上音樂研究所。


 江欣怡與 Thomas則以樂觀開朗,打破唇顎裂患者害羞、內向的刻板印象。身為業務員的江欣怡,也擔任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門診志工,經常分享經驗,幫助家長與患者了解手術相關的問題,還自喻是「兔唇界的美女」。


  Thomas的媽媽是資深志工,她知道唇顎裂的孩子免不了被嘲笑,於是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心態。 Thomas表示,小時候被嘲笑的經驗,讓他學會「轉念」,跳脫受害者的立場,從更廣泛的角度來思考,才能從有閱讀障礙的青少年,蛻變為現今優秀的廣告配樂者、好丈夫與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