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顱顏患者 迎面闖關
財團法人羅慧夫基金會昨(3)日舉辦《迎面闖關》新書發表會,書中收錄了八位顱顏患者的故事,述說他們接受自我、勇敢追夢、創造精彩人生的過程。 雖然,台灣顱顏醫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手術後顱顏患者的外表幾乎可與一般人無異,但,這些顱顏患者在成長過程中,仍然不時遭遇到「異於常人」的挑戰,例如當他們融入新團體,進入學校、社會,或者接觸陌生人時,些「微」與眾不同的外觀或語言,可能還是必須面對被「注目」或被「嘲弄」的試煉,而這些都是建立自信和自我概念最大的障礙和關卡。
目前是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大一的劉欣,六年前,聽從媽媽的建議,報考台東體中國中部,因為體中可以減免原住民生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這也讓家境不甚優渥的他們將體中列為升學的首選。劉欣進入體中後,選擇專攻西洋劍,從此展開一路征戰國內外大小比賽的生活。進入中學後,曾經因為右側小耳症備受嘲笑,好強的她總是輕描淡寫的說:「耳朵長這樣,被嘲笑是難免的。」,但如今的她,闖過各種的關卡,一路完成了外耳重建手術,重建後漂亮的外耳更成為其他小耳症患者請益的對象;也一路闖進國際比賽,拿下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青少年女子銳劍的銅牌,更在2012年成為總統教育獎的得主。 身為業務員的江欣怡,同時也利用時間擔任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門診志工,活潑的她,經常在唇顎裂門診分享經驗,幫助家長與患者了解手術相關的問題,也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