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孩也有「幻想朋友」嗎?其實是他的自我投射…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你家小孩也有「看不見的朋友」嗎?研究指出,六成五的孩子有交友煩惱,三至七歲的孩子約六成五曾有過「幻想朋友」。「幻想朋友」是自我投射,透過這個朋友,心理上會得到慰藉,聆聽孩子對幻想朋友的描述,有助了解孩子內心想法。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8)日舉辦「第二十二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金、銀獎得主以戲劇方式發表作品,佳作及入圍以投影片方式講述得獎故事。 金獎作品《透明人》就是細述「幻想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聊天、分享喜怒哀樂。9日起開放限量免費索取本屆得獎繪本。

第二十二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徵稿主題是「誰是我的好朋友」,評審委員由繪本創作家唐壽南、國語日報週刊主編古文、發現者藝術工作室油畫家盧劭暐組成。共一百一十二件投稿作品,感受到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充滿童趣的文字,跳脫思考框架的構圖,斑斕絢麗的色彩。


高雄嘉興國小五年級的吳承鴻是第二次參賽,去年佳作,今年金獎。承鴻不適應小一的校園生活,幻想出一個朋友陪著他上課。承鴻媽媽說:「承鴻個性內向,語言發展較慢。幼稚園課程多動手做,小學課程則需要安靜專心聽講,課程難度加深很多。承鴻因為聽不懂,上課覺得無聊,坐不住,以致幻想出一位穿著藍色吊帶褲的同學,跟他有一樣的心境,陪他渡過小一生活。升上小二後,承鴻適應了小學生活,就再也沒提起這位幻想朋友了。」



幻想朋友並不代表孩子的心理有問題。事實上,它可能是心理生長發育必經的階段。通過與幻想朋友交談,幫助孩子轉化不適應的負面情緒,克服恐懼。

有研究發現,孩子通常都知道幻想朋友是假裝的,因此與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同齡孩子更優秀。他們通常有更強的表達能力,在理解他人觀點方面也更勝一籌。

承鴻說:「我忘記幻想朋友很久了,是因為媽媽說,我小一時出現了幻想朋友,所以我想要把他回想起來。我整個暑假都在創作構思,跟媽媽先討論出腳本,再進行畫畫。故事構架花了我很長的時間,但擬定好敘事方式後,一下子就畫出來了。」

台中篤行國小簡嘉萱第一次投稿創作繪本,得到銀獎。《百變樂樂》環繞弟弟出生後,睡覺、喝奶、學走路、學說話的情況,作者以不同動物代表弟弟,流露濃濃的幽默感和奔放的聯想力,令人驚嘆。


嘉萱說:「我在畫這本繪本的時候,把感情放在裡面,把和弟弟小時候的回憶一頁一頁的畫下來,與弟弟的故事、與弟弟的愛,一筆一畫的記錄在我的繪本裡。繪本裡的情緒有開心的、有溫馨的、有興奮的、有緊張的、也有恐懼和生氣的, 但這些事情和情緒讓我深深明白了我愛弟弟,我愛畫畫。」